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题。(16分)
黄河意识流
洪烛
①青海的花儿,内蒙古的小调,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走西口》一类谣曲……越是接近黄河的源头和上游,歌声越是苍凉浑朴。莫非民歌也跟黄河一样,越流越混浊了,逐渐由纯粹的自然进入世俗烟火之中?
②若把黄河流域不同省份的民歌逐一收集起来(西部歌王王洛宾就做过类似的事),本身就是一部编年史般厚重而又有层次感的书!记载黄河的风声、雨声、涛声、桨声,也记载黄河之子情不自禁的感叹与倾诉。民歌,是音乐中最有人情味的。
③虽然《诗经》与汉乐府的时代已过去了,黄河,仍需要新的采诗官。手持木铎,在纵横阡陌间且走且歌……
④一条河流,或大或小,可以为一座村庄命名,可以为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命名。还可以为一个国家命名。从甘肃到陕西,从河南到河北,从山西到山东,诸如此类的一些地方,河流的影子无所不在。饮水思源,它使沿岸的居民多多少少拥有某种虚拟而固执的血缘关系。黄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是有代表性的。一条河流,甚至可以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命名。
⑤当然,它也可以为一个人命名。提到那位叫冼星海的作曲家,我首先想到黄河,想到风吼马嘶的《黄河大合唱》。他谱写这首曲子,无形中成为黄河的代言人。山河破碎的危急时刻,他于现实的黄河之外,创造出一条听觉中的黄河,铁流滚滚;正如他那个时代的兄弟姐妹,在秦砖汉瓦的万里长城之外,又携手打造一道“血肉筑成的新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听觉中的黄河,算得上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护城河”——护卫长城的河。一条史诗般的河哟。流血、流汗、流泪、流火,同时留着融化的铁水般的旋律,流着钢花四溅的音符。哦,每一个音符都烫手。
⑥冼星海的黄河,可比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之流凝重得多、悲壮得多。河流的心情通过音乐得以表现,得以宣泄。听觉中的黄河,永远是愤怒的。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
⑦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此言不算彻底的夸张。黄河上游海拔高达2000—4000米,下游海拔却不足100米,回头仰望,确实是滔滔洪流从天而降。黄河入海,会回头望一望吗?这是一次隆重的告别,为之付出了无数的日日夜夜。黄河的起源,大抵是冰山上融化的雪水,李白说的没错。甘肃有个地方叫天水,每听到这地名,我下意识地联想到黄河。
⑧冬天的黄河,有时会被层冰覆盖,即所谓“欲渡黄河冰塞川”;一把透明的锁,把黄河锁住了。等着吧,春风会来的,那是另一把透明的钥匙。
⑨黄河解冻,一个病人在苏醒,岸边新滋长出的柳条或其他树叶,是它惺忪的睡眼所眨动的睫毛。黄河苏醒,对于守望在岸边的我来说,仍像是梦境,梦境里的梦境……冰块坼裂并且相互碰撞的声音,如同忙乱的手指滑过琴弦,无秩序地发出梦的画外音。冰,是水的骨头。黄河水,也会长出硬骨头。
⑩一群刚出生不久的鸭子,摇摇摆摆冲下堤坝,去黄河里试水。脚蹼的划动中,故乡一点点远了。但它们还是体会到某种阻力。这是它们第一次看见黄河。黄河,甚至记得这一群家禽的祖先。同样的画面,每年都会上演无数遍。鸭子当然不了解黄河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河里的水,有点儿冷。赶鸭子下河的诗人,才会尾随着,发一些多余的感慨……
⑾山东的黄河和山西的黄河,有什么区别?白天的黄河和夜晚的黄河,有什么区别?早春二月的黄河和寒冬腊月的黄河,有什么区别?
⑿即使同样作为守望者,我眼中的黄河,和你眼中的黄河,有什么区别?黄河在变,变得太快了——每当眨一下眼……
⒀蜜蜂分辨出两朵花的区别,我发现黄河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它的永恒,来自于无数的瞬间。我的凝视,不过使某个瞬间变得具体了。 中小学生语文题库,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就来<A hTTps://wEw.euzW.net/yUweNtiku/>易优语文题库</a>。
24、作者在第③段中说“黄河,仍需要新的采诗官”,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4分)
2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⑴听觉中的黄河,算得上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护城河”——护卫长城的河。
⑵冰,是水的骨头。黄河水,也会长出硬骨头。
26、在⑦⑧两段中,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这样表达有何作用?(4分)
27、文章第⑩段中刻画的“鸭子”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案及解析:
24.(4分)这样说的原因是:(1)黄河流域的民歌记载着黄河儿女的生存状态;(2)黄河流域的民歌记载着黄河儿女的感叹与倾诉。
[思路点拔]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第二段的内容,特别是“黄河……的民歌……记载黄河的风声、雨声、涛声、浆声,也记载黄河之子情不自禁的感叹与倾诉”。 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25.(4分)⑴“长城”喻指中华民族,“护城河”喻指关于黄河的歌。这句话的意思是:关于黄河的歌,特别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振奋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殊死搏斗的精神。⑵苦难,是对中华民族的磨砺,在苦难中锻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思路点拔]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能力。理解时要注意联系语境。解答第一句,要注意以下信息:“山河破碎的危急时刻”“在秦砖汉瓦德万里长城之外,又携手打造一道‘血肉筑成的长城’”。解答第二句,要联系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冰”让人想到了苦难,“黄河水”象征中华民族,“硬骨头”象征人的精神。
26.(4分)⑴引用“黄河之水天上来”,既衬托出中华文明历史久远,又形象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豪迈气概。⑵引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形象说明中华民族曾历尽苦难。⑶借用名人诗句,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增添作品的艺术容量,丰富作品内涵,提升作品的文化品位。
[思路点拔]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读引用“黄河之水天山来”的作用,要注意黄河在文中的象征意义,还要注意下句“此言不算彻底的夸张”的用意。解读引用“欲渡黄河冰塞川”的作用,要联系上句“冬天的黄河,有时会被层冰覆盖”,思考其深层含意。
27.(4分)⑴“鸭子”形象的特点:新生,勇于探索,不畏困难。⑵作者刻画这一形象,是为了艺术地表达写作意图:赞美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不畏艰难,努力追求新生活的精神。
[思路点拔]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出生不久”“冲下堤坝”“去黄河里试水”“体会到某种阻力”“黄河,甚至记得这一群家禽的祖先”等语言的象征意义,同时结合文章主旨去概括即可。
黄河意识流
洪烛
①青海的花儿,内蒙古的小调,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走西口》一类谣曲……越是接近黄河的源头和上游,歌声越是苍凉浑朴。莫非民歌也跟黄河一样,越流越混浊了,逐渐由纯粹的自然进入世俗烟火之中?
②若把黄河流域不同省份的民歌逐一收集起来(西部歌王王洛宾就做过类似的事),本身就是一部编年史般厚重而又有层次感的书!记载黄河的风声、雨声、涛声、桨声,也记载黄河之子情不自禁的感叹与倾诉。民歌,是音乐中最有人情味的。
③虽然《诗经》与汉乐府的时代已过去了,黄河,仍需要新的采诗官。手持木铎,在纵横阡陌间且走且歌……
④一条河流,或大或小,可以为一座村庄命名,可以为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命名。还可以为一个国家命名。从甘肃到陕西,从河南到河北,从山西到山东,诸如此类的一些地方,河流的影子无所不在。饮水思源,它使沿岸的居民多多少少拥有某种虚拟而固执的血缘关系。黄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是有代表性的。一条河流,甚至可以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命名。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
⑤当然,它也可以为一个人命名。提到那位叫冼星海的作曲家,我首先想到黄河,想到风吼马嘶的《黄河大合唱》。他谱写这首曲子,无形中成为黄河的代言人。山河破碎的危急时刻,他于现实的黄河之外,创造出一条听觉中的黄河,铁流滚滚;正如他那个时代的兄弟姐妹,在秦砖汉瓦的万里长城之外,又携手打造一道“血肉筑成的新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听觉中的黄河,算得上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护城河”——护卫长城的河。一条史诗般的河哟。流血、流汗、流泪、流火,同时留着融化的铁水般的旋律,流着钢花四溅的音符。哦,每一个音符都烫手。
⑥冼星海的黄河,可比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之流凝重得多、悲壮得多。河流的心情通过音乐得以表现,得以宣泄。听觉中的黄河,永远是愤怒的。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
⑦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此言不算彻底的夸张。黄河上游海拔高达2000—4000米,下游海拔却不足100米,回头仰望,确实是滔滔洪流从天而降。黄河入海,会回头望一望吗?这是一次隆重的告别,为之付出了无数的日日夜夜。黄河的起源,大抵是冰山上融化的雪水,李白说的没错。甘肃有个地方叫天水,每听到这地名,我下意识地联想到黄河。
⑧冬天的黄河,有时会被层冰覆盖,即所谓“欲渡黄河冰塞川”;一把透明的锁,把黄河锁住了。等着吧,春风会来的,那是另一把透明的钥匙。
⑨黄河解冻,一个病人在苏醒,岸边新滋长出的柳条或其他树叶,是它惺忪的睡眼所眨动的睫毛。黄河苏醒,对于守望在岸边的我来说,仍像是梦境,梦境里的梦境……冰块坼裂并且相互碰撞的声音,如同忙乱的手指滑过琴弦,无秩序地发出梦的画外音。冰,是水的骨头。黄河水,也会长出硬骨头。
作文培训,就来苏州易优作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⑩一群刚出生不久的鸭子,摇摇摆摆冲下堤坝,去黄河里试水。脚蹼的划动中,故乡一点点远了。但它们还是体会到某种阻力。这是它们第一次看见黄河。黄河,甚至记得这一群家禽的祖先。同样的画面,每年都会上演无数遍。鸭子当然不了解黄河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河里的水,有点儿冷。赶鸭子下河的诗人,才会尾随着,发一些多余的感慨……
⑾山东的黄河和山西的黄河,有什么区别?白天的黄河和夜晚的黄河,有什么区别?早春二月的黄河和寒冬腊月的黄河,有什么区别?
⑿即使同样作为守望者,我眼中的黄河,和你眼中的黄河,有什么区别?黄河在变,变得太快了——每当眨一下眼……
⒀蜜蜂分辨出两朵花的区别,我发现黄河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它的永恒,来自于无数的瞬间。我的凝视,不过使某个瞬间变得具体了。 中小学生语文题库,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就来<A hTTps://wEw.euzW.net/yUweNtiku/>易优语文题库</a>。
24、作者在第③段中说“黄河,仍需要新的采诗官”,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4分)
2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⑴听觉中的黄河,算得上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护城河”——护卫长城的河。
⑵冰,是水的骨头。黄河水,也会长出硬骨头。
26、在⑦⑧两段中,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这样表达有何作用?(4分)
27、文章第⑩段中刻画的“鸭子”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案及解析:
24.(4分)这样说的原因是:(1)黄河流域的民歌记载着黄河儿女的生存状态;(2)黄河流域的民歌记载着黄河儿女的感叹与倾诉。
[思路点拔]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第二段的内容,特别是“黄河……的民歌……记载黄河的风声、雨声、涛声、浆声,也记载黄河之子情不自禁的感叹与倾诉”。 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25.(4分)⑴“长城”喻指中华民族,“护城河”喻指关于黄河的歌。这句话的意思是:关于黄河的歌,特别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振奋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殊死搏斗的精神。⑵苦难,是对中华民族的磨砺,在苦难中锻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思路点拔]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能力。理解时要注意联系语境。解答第一句,要注意以下信息:“山河破碎的危急时刻”“在秦砖汉瓦德万里长城之外,又携手打造一道‘血肉筑成的长城’”。解答第二句,要联系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冰”让人想到了苦难,“黄河水”象征中华民族,“硬骨头”象征人的精神。
26.(4分)⑴引用“黄河之水天上来”,既衬托出中华文明历史久远,又形象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豪迈气概。⑵引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形象说明中华民族曾历尽苦难。⑶借用名人诗句,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增添作品的艺术容量,丰富作品内涵,提升作品的文化品位。
[思路点拔]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读引用“黄河之水天山来”的作用,要注意黄河在文中的象征意义,还要注意下句“此言不算彻底的夸张”的用意。解读引用“欲渡黄河冰塞川”的作用,要联系上句“冬天的黄河,有时会被层冰覆盖”,思考其深层含意。
27.(4分)⑴“鸭子”形象的特点:新生,勇于探索,不畏困难。⑵作者刻画这一形象,是为了艺术地表达写作意图:赞美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不畏艰难,努力追求新生活的精神。
[思路点拔]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出生不久”“冲下堤坝”“去黄河里试水”“体会到某种阻力”“黄河,甚至记得这一群家禽的祖先”等语言的象征意义,同时结合文章主旨去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