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本诗是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时写给朋友丁宝臣(字元珍)的一首酬答之作。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颔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
(2)“野芳虽晚不须嗟”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及解析:
(1)颔联描写了早春山城充满盎然生机之景(或:料峭春寒中现出的盎然春意),(1分)颈联叙写了诗人远谪山城的乡思和寂寞苦闷之情。(1分)
橘的不惧雪压,笋的闻雷抽芽,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或:诗人以雪中之橘和土下之笋自喻,体现了遭贬而不屈的铮铮铁骨);(1分)也暗示出正义的力量不但无法被摧垮,而且必将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1分)
(2)“野芳虽晚不须嗟”一句使用了比喻(或:暗喻、双关)的修辞手法。(1分)表面是劝慰“曾是洛阳花下客”的我不必为野花迟开而嗟叹,实际上是劝慰自己不必为皇恩迟到而伤怀。(1分)
诗末两句,表面上诗人自为宽解,直抒惯见世态炎凉,不为远离京都而憾,甘与野芳独伴,不为人生失意而屈服的乐观、豁达之情;(1分)实际上洒脱的外表下是更深沉的痛苦,“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充满着一种无罪遭贬、展才无期的无奈和凄凉。(1分)
更多语文试题请访问“易优语文测评系统”,名著名篇阅读效果检测,中小学语文题库,在线模拟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