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坐对一山青
朱星鹤
只要一回到家,我总爱朝窗前的藤椅一坐,不论早晚,不论晴雨。
我的窗是一幅画,窗外的绿树青峦,白云蓝天,便是画中的风景,掀开窗帘,就像是撕开蒙着画布的纸,窗外的美景一跃入眼,也把愉悦注满一心。
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常接踵而至,我会忧愁,也很不快乐,而当烦闷苦恼、心绪不宁时,窗外青山便是我最好的安慰,举目遥望,无言相对,万般愁绪立刻化为一股轻尘,飘散在窗外阳光下。于是,心境恢复了澄明,我仍拥有一片宁静和平和。
雨天的山,像个啜泣的少妇,嘤嘤诉说着她的孤独和委屈,把那份凄楚挂满一山千树。我喜欢看雨中的山,看它的凄迷,看它的落寞,看烟笼雨罩中那蒙蒙的姿态,有时密密的雨如丝如缕把山岭裹进一片灰暗中,任你搜集寻觅,也只能望见一抹若隐若现、劳而无功、若远若近的陵线,的确是“山在虚无缥缈间”。
晴天是另一种神貌,尤其是雨后青山,晶莹翠绿,一副冰清玉洁。白云自天外飞来,绕着群山飞舞,山伸出千树手指,戏弄着云,也逗引着风,云是不胜娇羞的少女,怎禁得住山的挑逗?她躲躲闪闪,一不小心跌进山的怀抱,把山谷跌成一片氤氲,山笑了,把笑脸迎向朗朗睛空,迎向坐在窗前的我。一抬头,我便承接住山的明朗与活泼,我窥见云的飘逸和洒脱。于是,我也忍不住把笑脸迎向山、迎向云、迎向蓝天、迎向大自然的和煦温馨里。
惟其宽容,它才能忍受风雨的凌虐;惟其沉默,它才能启示无穷的智慧。千百年来,山便以哲人之姿静静地踞坐在那里,看尽山上人世的变幻,而它恒常以沉默向世人宣示:真理掌握在你的手中,只要追寻,必得永恒!这里的夏天好像特别长,蝉声已经在窗外聒噪了一季,而山也绿了一个长长的夏,就是不闻秋声;即使秋来,山上的树也不见落叶,落叶也不见枯黄。
冬来,满山仍是一片绿青,只是它绿得不像夏天那么浓,青得不如春季那么嫩。说起冬天,我就不免埋怨这座山了,为何它那么不甘心情愿脱下一身葱茏,把山的原始作一次全然的裸露?我是好想去探一探山的,但却怕破坏了它埋在我心中的神秘,美感是由距离产生,一旦距离消失,美感也消失,即使我不去探山,我也想象得出它的峥嵘巍峨。
春风尚未吹起,山便抢先披一身青绿,还把这身绿自山脚向原野铺陈。于是,整个大地都被妆扮起来了,这里那里全喧腾着春的热闹;只有山依然静静地坐着,散发着春的芬芳,传送着春的讯息,而且,它也招引着成群成群的人走向山里,去亲一亲山的芳泽。
清晨,曙光微露,山的脊背驮着初升的朝阳,把光明投向宇宙。当一轮红日从山的那一边冉冉爬升出来时,山便挺立如守护太阳神的武士,披挂起一身庄严,威武昂扬地向人们提出忠告:“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月夜,山的侧影画在星空里,远远望去,“横看成岭侧成峰”,格外地显得诗意与朦胧。山也有倦的时候,当大地睡向沉沉的午夜,山横卧在夜的荒原,这时我如醒着,总爱凭窗小立,看夜空下山的睡态,看它的静谧柔和,我甚至听得见山沉沉的鼾声和沉沉的叹息。
老这样坐着看山,对山的认识毕竟有限,于是,我有去访一访山的欲望了。
选一个没有人的时刻,我浴一肩斜阳叩响山的小径,森林摇动手臂迎接我,款款的枝丫摇曳出一山风情,阵阵野香自四面八方沁来,浸得我通体舒畅,鸟声、虫声、蛙声……和着山风奏起一曲交响乐,那是我所听过的最好的迎宾曲,最美的音乐。
我没读过这山的历史,但我了解它自亘古以来与风雨雷电搏斗挣扎的经过,没有那份锤打和考验,山不会如此坚强和硬朗。无须听它述说当年的英勇,只须环山巡视一遍,就可以看到满山伤痕,那些断崖残石,便是当年战斗的痕迹,山谷下或许仍躺着它们的伙伴——当年的战友。这山是如此的挺拔,是如此的峥嵘,正展示出它的光辉史实,我走遍山前山后,看尽山腹山背,我忽然领悟:山之所以沉默,正由于它的深广。
倦了,我随意朝山腰一坐,夜色晦暝中,望见山外一片灯海,原来还有无数的窗开向这座山,那么,
坐对一山青
朱星鹤
只要一回到家,我总爱朝窗前的藤椅一坐,不论早晚,不论晴雨。
我的窗是一幅画,窗外的绿树青峦,白云蓝天,便是画中的风景,掀开窗帘,就像是撕开蒙着画布的纸,窗外的美景一跃入眼,也把愉悦注满一心。
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常接踵而至,我会忧愁,也很不快乐,而当烦闷苦恼、心绪不宁时,窗外青山便是我最好的安慰,举目遥望,无言相对,万般愁绪立刻化为一股轻尘,飘散在窗外阳光下。于是,心境恢复了澄明,我仍拥有一片宁静和平和。
雨天的山,像个啜泣的少妇,嘤嘤诉说着她的孤独和委屈,把那份凄楚挂满一山千树。我喜欢看雨中的山,看它的凄迷,看它的落寞,看烟笼雨罩中那蒙蒙的姿态,有时密密的雨如丝如缕把山岭裹进一片灰暗中,任你搜集寻觅,也只能望见一抹若隐若现、劳而无功、若远若近的陵线,的确是“山在虚无缥缈间”。
晴天是另一种神貌,尤其是雨后青山,晶莹翠绿,一副冰清玉洁。白云自天外飞来,绕着群山飞舞,山伸出千树手指,戏弄着云,也逗引着风,云是不胜娇羞的少女,怎禁得住山的挑逗?她躲躲闪闪,一不小心跌进山的怀抱,把山谷跌成一片氤氲,山笑了,把笑脸迎向朗朗睛空,迎向坐在窗前的我。一抬头,我便承接住山的明朗与活泼,我窥见云的飘逸和洒脱。于是,我也忍不住把笑脸迎向山、迎向云、迎向蓝天、迎向大自然的和煦温馨里。
惟其宽容,它才能忍受风雨的凌虐;惟其沉默,它才能启示无穷的智慧。千百年来,山便以哲人之姿静静地踞坐在那里,看尽山上人世的变幻,而它恒常以沉默向世人宣示:真理掌握在你的手中,只要追寻,必得永恒!这里的夏天好像特别长,蝉声已经在窗外聒噪了一季,而山也绿了一个长长的夏,就是不闻秋声;即使秋来,山上的树也不见落叶,落叶也不见枯黄。
冬来,满山仍是一片绿青,只是它绿得不像夏天那么浓,青得不如春季那么嫩。说起冬天,我就不免埋怨这座山了,为何它那么不甘心情愿脱下一身葱茏,把山的原始作一次全然的裸露?我是好想去探一探山的,但却怕破坏了它埋在我心中的神秘,美感是由距离产生,一旦距离消失,美感也消失,即使我不去探山,我也想象得出它的峥嵘巍峨。
春风尚未吹起,山便抢先披一身青绿,还把这身绿自山脚向原野铺陈。于是,整个大地都被妆扮起来了,这里那里全喧腾着春的热闹;只有山依然静静地坐着,散发着春的芬芳,传送着春的讯息,而且,它也招引着成群成群的人走向山里,去亲一亲山的芳泽。
清晨,曙光微露,山的脊背驮着初升的朝阳,把光明投向宇宙。当一轮红日从山的那一边冉冉爬升出来时,山便挺立如守护太阳神的武士,披挂起一身庄严,威武昂扬地向人们提出忠告:“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月夜,山的侧影画在星空里,远远望去,“横看成岭侧成峰”,格外地显得诗意与朦胧。山也有倦的时候,当大地睡向沉沉的午夜,山横卧在夜的荒原,这时我如醒着,总爱凭窗小立,看夜空下山的睡态,看它的静谧柔和,我甚至听得见山沉沉的鼾声和沉沉的叹息。
老这样坐着看山,对山的认识毕竟有限,于是,我有去访一访山的欲望了。
选一个没有人的时刻,我浴一肩斜阳叩响山的小径,森林摇动手臂迎接我,款款的枝丫摇曳出一山风情,阵阵野香自四面八方沁来,浸得我通体舒畅,鸟声、虫声、蛙声……和着山风奏起一曲交响乐,那是我所听过的最好的迎宾曲,最美的音乐。
我没读过这山的历史,但我了解它自亘古以来与风雨雷电搏斗挣扎的经过,没有那份锤打和考验,山不会如此坚强和硬朗。无须听它述说当年的英勇,只须环山巡视一遍,就可以看到满山伤痕,那些断崖残石,便是当年战斗的痕迹,山谷下或许仍躺着它们的伙伴——当年的战友。这山是如此的挺拔,是如此的峥嵘,正展示出它的光辉史实,我走遍山前山后,看尽山腹山背,我忽然领悟:山之所以沉默,正由于它的深广。
倦了,我随意朝山腰一坐,夜色晦暝中,望见山外一片灯海,原来还有无数的窗开向这座山,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