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一语文
易优作文网——实用类文本《新乡村文明:留住乡愁的现代之路》阅读理解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新乡村文明:留住乡愁的现代之路》阅读理解...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100字

实用类文本《新乡村文明:留住乡愁的现代之路》阅读理解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新乡村文明:留住乡愁的现代之路

“外面是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这是近年来中国一些农村人走屋空后的凋敝景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如何让农村在传承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元素,留住美丽乡愁,是新乡村文明的探索之路。

遗失的乡土文明

地处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有22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占到全村人口近1/3。像其他地方一样,独特的“留守现象”冲击着延续千年的“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传统文化。

78岁的村民冯建华告诉半月谈记者,他有两个儿子,但长年在外打工,年事已高的他,特别羡慕能住进村里敬老院的五保老人“现在农村五保老人好啊,有政府给他们建敬老院管吃喝,我们这些有儿有女的日子反而不好过。”

冯建华老人所遭遇的,是中国农村家庭传统养老结构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许多留守老人在风烛残年难以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往往成为受侵害的弱势群体.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心理问题等日益突出。传统的农村家庭族群正在被现实解构成亲人长年分离、亲情严重缺失的落寞之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农村正在由人口空心化逐渐转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农村地域空心化,并产生大量的“空心村”。农村空心化直接导致农村“三留守”人口增多、主体老弱化和土地空弃化。此外,一些传统技艺、乡风民俗也濒临失传。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指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村庄正在日趋离散,村庄的传统和记忆被消解,村庄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信任、乡规民约等秩序也日益弱化和丧失。

融入现代文明元素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空气污染、道路拥堵、食品安全等“城市病”日益突出。在生态相对较好、成本相对较低的农村田园里生活,逐渐成为很多人的人生梦想。

家住安徽省铜陵县犁桥村的钟根生一直在城市打工,他曾经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城市买房落户。如今,他已经实现了买房的梦想,可他笑言,那只是给孩子上学的一个住处,农村的房子才是家。

走进钟根生家住的犁桥村

《实用类文本《新乡村文明:留住乡愁的现代之路》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3725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