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九年级语文
易优作文网——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指导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指导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800字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指导


散文阅读技法指导

431612湖北省汉川市韩集中学 孙开仁

注:此文已发表于《学习周报·人教中考版》

★ 考点透视: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说理的短小精悍的文章。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三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具体体现在:(1)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2)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3)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4)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5)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中考散文阅读均以此精神来作为命题的依据。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一)了解背景,透视创作意图。

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如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一文,虽然作者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感受到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无限景仰之情。但是要真正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所蕴含的时代精神,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下作者写此文的背景。本文写于1980年,正是十年“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既对往事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作家就会带着一种特别的心关照周围的社会和自然。虽然文章对“文革”只字未提,但是作家在文中所写的地下森林所遭的破坏与毁灭、坚韧与顽强都无声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暗示中华民族在经历浩劫与打击之后仍然保持民族不屈的灵魂与精神。结合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这是阅读散文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把握内容,概括主题

散文取材广泛,行文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把握内容,概括主题成为中考散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

如何把握散文的内容与主题呢?同学们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入手(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冰心《生命》一文,我们只要抓住作者积几十年经验而写成的精警之句:“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就能提炼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要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的主题。再如王鼎钧《那树》,文中没有直接出现揭示主题的中心句或词语,但是我们可以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指导》添加时间:2024-09-19;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19-19445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