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九年级语文
易优作文网——上海中考及模拟考古诗阅读题例解

上海中考及模拟考古诗阅读题例解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上海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900字

上海中考及模拟考古诗阅读题例解


如何解答中考古诗词阅读题

——及模拟考古诗阅读题例解

上海中考及模拟考的古诗阅读题并不难,考测的内容主要包括:词语意思的解释,词语作用或句子意思的理解、景象意境的领会、表现手法的简赏、诗意的把握和作品风格的判断等。

要解答好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即理解词义,明白句意,弄清层次,了解特色,把握主题。其次要读通,即分析语言,明确手法,感悟意境,体会情感。其三还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的诗体知识、文学常识和基本的语法分析能力。

请看我们对下列诗词阅读题的解析。

【试题】

题(为了便于解说,原序号一律改为1、2)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解析】

读懂:李清照的这首词很短,但却很有层次。一二两句是一层大意是说“昨夜”风雨交加,酣睡醒来却酒意尚存。三四两句又是一层,转而写人物问答。意思是天明时“我”问“卷帘”(暗寓天亮)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回答说:“海棠花还是老样子”。最后两句是第三层,“我”就对她说:“你知道吗,海棠花应该是花儿消瘦绿叶更盛了。”

读通:第一层先写景,既暗寓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为“浓睡不消残酒”和后面的“问花”做了铺垫。第二层问答,显示了作者和侍女的不同情态,作者心情急切,侍女轻疏大意,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又引出第三层,突出作者的体物入微,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特殊的情感——感物伤己。

注意:我们上面的分析,是针对初中古诗词学习的基本要求来说的。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不同题型或内容的试题了。其实具体解题的时候,不一定要这样面面俱到。

题解:有了以上的理解,古诗题就是小菜一碟了。

第1题解释“浓睡”,其实只要靠平时的语言积累就可以解决,那就是“熟睡”的意思(标准答案是“酣睡”)。但是,有时候词语是要依据语境来解释的,不像这一题这么简单,所以我们还是要具有依据具体语境来分析词语的能力。比如“浓睡不消残酒”一句,说明作者睡前是喝了酒的(借酒浇愁),喝了酒睡觉,一般会睡得很沉(或“很熟”),所以可以推出“熟睡”、“沉睡”、“酣睡”的意思来。

弄清了作品的层次,明白了句于句的关系,我们在解答第2题的时候,就能果断而准确地选择B项了。当然此题也可以通过对句子简单语法分析也可以准确解答。“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两句都有成分省略,“试问卷帘人”一句省略了主语“我”,而“卷帘人”是“问”的宾语;“却道‘海棠依旧’”显然是回答,也省略了主语,这个主语就是“问”的宾语“卷帘人”。由此,我们也可以准确地选择B项。(附带说明“雨疏风骤”中的“疏”是有不同解释的,比如

《上海中考及模拟考古诗阅读题例解》添加时间:2024-09-19;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19-192702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