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九年级语文
易优作文网——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

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2000字

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


【知识网络】

研究各地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基础题正逐年减少,阅读题正在相应增加,题型也在不断创新。当然,不论如何变化,都不会脱离《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会脱离初中学生的实际,认真贯彻“大纲”和“课程标准”,认真训练,认真备考,以不变应万变是行之有效的“捷径”。

由于记叙文阅读知识面广、考查点多、联系生活实际密切,且题型灵活多变,因此,在历届中考语文试卷中,记叙文阅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这里所说的记叙文是泛指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本专题主要学习记叙文的一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记叙文考查的能力点以及阅读方法、答题技巧等。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如下:

【考点解读】

一、几种重要表达方式

记叙和描写无疑是记叙文中最重要的两种表达方式,但在各地中考试题中考查最多的应该是描写、议论和抒情。

1、描写:是记叙文中写人状物常用的一种手法。好的描写常常可以使形象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根据描写的对象,描写可以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

人物描写:其中又有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

景物描写:其中又有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交代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等。

细节描写:文章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它是叙事性文章的最小描写单位。它把事物最细微、最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根据描写的方法,描写又有白描、工笔,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主观描写与客面描写等。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应该掌握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两种方法。

直接描写,也称“正面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所作的直接地刻划。

间接描写,也称“侧面描写”,就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作直接的刻画,而是借助于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这种描写方法比较含蓄、委婉,能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像空间,更加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抒情:即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常用的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理、寓情于事)。在记叙文中,间以抒情性的文字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强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议论:即作者对某个对象或问题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它是议论文中的主要表达方法,但用在记叙文体中可以起到点染主题,评价事物,折射作者理念的作用。

二、主要的叙述方法

1、顺叙和倒叙

顺叙,是对人物和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它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倒叙,是先写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后写事件经过的叙述方式。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埋下伏线,以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2、插叙和补叙

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的叙述手法。它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情节,从而造成叙述时空的某种纵深感。

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叙述。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对叙述中提到的主要事件和人物作补充交代,它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二是在文章最后,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伏笔给以披露,使之真相大白,震动读者,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3、总叙和分叙

总叙,即总的轮廓性的叙述,它常用在人物或事件的具体叙述之前,先作一个概括性的介绍,给人一个整体印象。

分叙,是在总叙之后对若干人物或事件的并列叙述手法,它可以使叙述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4、详叙与略叙

详叙,是具体而详尽的叙述手法,它常常用于叙述人物或事件的传神部分、典型的言行细节等,以加深主题内涵的深度。

略叙,是简略、概括的叙述手法。它往往用于概括介绍人物或事件,叙述人物或事件中的非重点部分,或表达某种言外之意等。

三、考查要求与趋向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②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③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④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命题的发展趋向看,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的考查、命题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选材体现文化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材料具有深厚浓郁的文化内涵,并且能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和精神;

二是注重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文意的把握,结合语境对词句的理解,概括文章要点,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对文章选材、布局谋篇的艺术特点的理解能力;

三是重视学生在记叙文阅读方面的个性化表达:对文中人物或文中所反映出来的现象进行评说,对文中所体现出来的道理进行解释,对文中事件的发展趋向进行补说,对文中疑难之处进行辨析,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文章的美点进行赏析等。从对语文试卷的调研来看,占90%以上的记叙文都有这类题目。因此,在阅读复习中,应注意挖掘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

【金题解剖】

一、(现代文阅读的核心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能力。信息不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命题者往往在设计题干时给考生以巧妙的暗示,以体现对考生的人文怀,降低试题的难度。

题干中体现的重要信息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命题者的意图,明确答题的区域或方向,并掌握答题的方法。

【拓展创新】

一、(点中考查的一个热点。本题主要考查在把握文章中心、作者思想情感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表达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限制性,即必须理解作者那种“朦胧的欢喜”和“朦胧的悲伤”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显然,欢喜是因为它寄托了作者思乡的情感,看到了燕子仿佛足以给自己带来“深沉的安慰”;而悲伤是因为睹物伤情,表现了自己久别家乡的相思之苦。但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可以知道,作者内心真正的、最强烈的情感还是那种“朦胧的悲伤”,因此,所写的句子应该是体现出这种感情基调来的。

二、()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

想过没有?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么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是那家发起部门寄来的。

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

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我说:“还不死心啊?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大的面子。这同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是助兴之举。”

儿子思忖着说:“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

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头说:“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我说:“对于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作业。”

不久,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添加时间:2024-09-19;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19-194205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