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七年级语文
易优作文网——七年级语文(下)《伤仲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伤仲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000字

七年级语文(下)《伤仲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伤仲永》选自《 》,作者 是 的

政治家、 家、思想家,他的字是 ,号是 。

二、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

(2)“父利其然”中“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文中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天资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 , , 。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______ 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_____ _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 _____ __

(4)泯然众人矣 ( ) ____ __

3.解释下面每组加粗词的意思。

(1)A.父利其然也( ) B.泯然众人矣( )

(2)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B.自为其名( )

(3)A.余闻之也久( ) B.不能称前时之闻( )

4.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三、阅读理解

再读课文,完成5~7题。

5.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本文语言十分简洁,试举例说明。

8、填空。

文章详写方仲永的 ,是为了突出他的 , 与后来的“泯然众人矣”形成 ,而这一结果是他父亲“ ”一手造成的,从而更好地突出了 的重要性。

9、第三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北宋 文学家 介甫 半山

二、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1)pān 同“攀”,牵,引。 (2)yè,拜访

(3)chèn 相当 (4)mǐn 尽,消失

3、(1)A.代词,“这样”。这里代“以钱币乞之”的做法。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A.从 B.自己

(3)A.听说 B.传闻

4、不仅仅是。作者主要借方仲永的惨痛教训,阐明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诫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学习。

5、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不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6、(1)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

《七年级语文(下)《伤仲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0;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0-220584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