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阅读技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眼

(阅读技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眼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000字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抓住诗眼,捕捉最佳信息,深入挖掘诗词意蕴。
  1.诗人的赏鉴能力、观察力。
  宋·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金元好问《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之四:“愚轩具诗眼,论文贵天然。”明袁宏道《与伯修书》:“近来诗学大进,诗集大饶,诗肠大宽,诗眼大阔。”
  2.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

在线批改作文,<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名师作文批改</a>


  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是这首词的词眼。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抑郁的情境。
  夜来风雨骤起,烦闷愁人,于是借酒浇愁,昏昏睡去,但一觉醒来,酒意并为消尽。三四两句,写在酒意朦胧中,记起了昨夜的风雨,它是否摧折了园中的海棠呢?于是深情地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回答却是漫不经心的,居然说“海棠依旧”。这时,女主人不无嗔怪地连声反问“知否?知否?”紧接着道出那最精彩的一句:“应是绿肥红瘦”。这几个寻常字眼,经李清照这门一组合,其色泽和韵味便油然而生。这只是就对风雨后的海棠树的描绘而言。在描绘中还有更深一层的情意在。
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批改、作文点评、作文打分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这就是随着对海棠花谢的深入描绘,词人的惜春怜花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在这种对春光的留恋与惜别中,委婉地寄寓着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可见,这一句是含义丰富的情景交融的彩笔,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从而成为历代人们传诵的佳句。
  3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诗眼”:“道眼已尽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
  总结:诗歌的特点是高度简洁凝练,因而它的语言更是高度个性化,经常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等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多义。在诗词的语味中,要善于寻找最明亮的那颗珍珠,即警句,这是不可忽视的。

——(阅读技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眼,来自易优作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

《(阅读技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眼》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6-12



    2024-12-13-61465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