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说明文阅读理解)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阅读答案

(说明文阅读理解)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500字

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简体字在我国普及将近50年,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使用则已超过了60年。近来,部分文化人士提出废除简体字,全面恢复繁体字;同时,另一部分学者则主张汉字继续简化,认为应积极向世界推广简体字。汉字“繁简之争”愈演愈烈。
  其实汉字本没有繁体和简体的区别。“繁体字”和“简体字”严格意义上不是准确的概论,只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这些都是字体的名称,因文字的结构形式不同而有所区别。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推行汉字简化改革。人们习惯上将没有经过简化的汉字称为“繁体字”,简化后的汉字称为“简体字”。简体字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不是新创造出来的文字形式。汉字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繁体字也是一种发展演变的结果。例如,繁体字“雲”,是在古老的字形“云”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简体字其实采用的就是这种更古老的字形。
  汉字简化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汉字文化圈的普遍现象。日本、韩国、东南亚华人聚居区等地区也普遍使用汉字。由于大部汉字笔画繁琐,书写麻烦,造成了推广、交流的障碍。最早由官方推行汉字简化改革的是日本和韩国。20世纪80年代末,泰国允许华人中小学使用简体字。在新加坡,政府提倡在汉语交流中写简体字。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美国开设中文教育课的高中,选择简体字教材的学校占50%。可见,海外华人对简体字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陌生。
  当然,目前在海外华人中,使用繁体字还是主流。为了更好地和全球华人沟通,认识繁体字是非常必要的。文字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承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典籍中,相当一部分是繁体字版本,“识繁”可以阅读这些典籍,从而能够接受书中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书法艺术中仍保留着写繁体字的传统,认识繁体字对于欣赏领会书法之美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者提出了“用简识繁”的建议。即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简体字,以便于沟通;在有限范围、有限阶段内识繁体字,以便更好地传承文化。要在教育中增加“识繁”的内容,比如,可以在书法课或者高考试题中增加辩认繁体字的内容,加强对繁体字辩认的重视。
  文化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自然发展过程,繁体字和简体字并存的局面就是这种演变的结果。从全球文化环境后,提倡多样性文化、反对一元文化的观念被普遍认同。因此,政府对汉字的“繁简之争”应该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
  (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
  14.下列对文意的正确,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简体字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在全球汉字文化圈中得到广泛使用。
  B.汉字简化最早是由日本和韩国发起,60多年来已逐步推广到亚洲和世界范围。
  C.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有不少繁体字版本,“识繁”有利于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D.书法作品

《(说明文阅读理解)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阅读...》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3-60783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