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
“借书一瓻①,还书一瓻”,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书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广,人亦岂肯以未见者相假。杜暹家书,末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鬻为不孝,可也;借为不孝,过也。然余手抄书,前后遗失亦多,未免往来于怀。因读唐子西《失茶具说》,释然不复芥蒂。其说曰:“吾家失茶具,戒妇勿求。妇曰:“何也?”吾应之曰:“彼窃者,必其所好也。心之所好,则思得之,惧吾靳之不予也而窃之,则斯人也,得其所好矣。得其所好则宝之,惧其泄而秘之,惧其坏而安置之,则是物也,得其所托矣。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复何言哉!'妇曰:“嘻,是恶得不贫!””余亦云。
藏书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父兄藏书,惟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箧箱,旋致蠹书之变。陈亚少卿藏书千卷、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杂典坟,华亭仙客岱云根②。他年若不和花卖,便是吾家好子孙。”亚死,悉归他人。
[注]①瓻(chi):盛酒的器具。古人向人借书,以瓻盛酒为酬。 ②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自示不广 ( ) (2)是恶得不贫( )
(3)聚而必散,物理之常( ) (4)亚死,悉归他人(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必因人得之 因噎废食 B.鬻及借人为不孝 爱屋及乌
C.未免往来于怀 毁于一旦 D.作诗戒其后 舍我其谁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无所成,犹胜腐箧箱,旋致蠹书之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引用《失茶具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借书”“藏书”两则短文蕴含的共同道理是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五)(18分)17.(4分)(1)扩散 (2)怎么 (3)事物的道理 (4)全部 18.(3分)C 19.(6分)(1)后来(把“瓻”)错成“痴”,就很失厚道的意味。(“讹”、“殊”、“气象”各1分) (2)即使读书没有什么成就,也要比让书烂在书箱里,很快招来被虫蛀坏的后果要好。(“成”、省略介词“于”、“旋”各1分) 20.(2分)排解自己出借图书不能收回的郁闷 21.(3分)物尽其用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