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夸夸我的学校1200字高中作文
高三(5)班 刘承渔
他,领着我们奔向未来的百岁老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高中毕业的日子已在眼前,这既是我长大成人的新起点,又将是离开伴随我三年成长的母校徐汇中学的告别日,我怀着期待与不舍参半的心情,想借此契机回忆一下我与我的母校徐汇中学的点滴,分享一下属于我的汇学故事。
初识汇学
虽说不是自初中便就读于徐汇中学,但是这座坐落于徐家汇商圈,古色古香而又充满西洋气息的建筑,自幼年便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一抹淡淡的神秘色彩。当初,每逢经过徐家汇,崇思楼那深橘色的外墙很难不让我这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小孩儿投以长久的注视。这种现代与古典建筑风格的冲击感,更加让我对这座百年老校的厚重感有无比强烈的遐想。墙的那边,天主教堂的钟声不经意间响起,"学校该有多么长的历史啊,那一定有很多事情萦绕着它发生吧……"
步入汇学
或许是小时候的情愫将我拉进了徐汇中学这个大家庭中。很有幸,那是我第一次踏入徐汇中学的大门,在我早期的印象里一向认为这所学校一定是特别庄严肃穆的,但事实证明,万万不可以貌取人。校园内的“色彩”让我在瞬间中对这所百年老校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里不单单有那十九世纪深橘色的西式建筑,远望楼顶,还有成片的太阳能板和那用来风力发电的风车,更多的是亲切的老师和学生,当然,学校的教学也不见“之乎者也”的陈旧,更多的是辩证的思维与创新的课程。我们冠以他赛博朋克的百年老校。
融入汇学
——他,就是那带领我们奔向未来的百岁老人
我们都说“人才之消长,存乎学校”,学校不单单是一个知识的载体,更应该是因材施教,培养以何种方式学习的大讲堂,更重要的是,在当今这个多元且高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所造就的人才必然应是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未来,我觉得这所赛博朋克高中的确做到了。
就我而言,作为一个从小对科技感兴趣,并且热爱无人机航拍的中学生,徐汇中学给了我一片广阔而丰富的土壤,让我得以在所爱之处埋下鲜活的种子,留待其生根发芽。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参加社团,很荣幸地担任学校无人机社的社长。第一次体验了作为一名学生,还能平起平坐地每周给别的学生教授自己的无人机知识,甚至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在相互的讨论中,共同追逐所爱。学校还在各种集体活动过程中,鼓励我们将理论付诸实践,无人机社便成为了学校的天空之眼,经由学校所请的摄影家指点,我们进一步掌握了视频剪辑等专业手法,在学校科技与艺术培养下,我们多段视频获得市级大奖。
不仅如此,作为工程素养特色高中,有关现代科技的专题课程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紧跟科技前沿的项目,如3D打印,太阳能等课程,大大激发了我对人文、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好奇心,培养了我刻苦学习以及钻研的热情。我想,能在如此一个尽心插柳的学校中学习是我的荣幸,这一份记忆将会伴随着我的成长延续下去,使其更加弥足珍贵。
未来的社会亟需我们以创新辩证的思维为指导,以看似“不可能”的突发奇想为源泉,来实现突破性发展,感谢徐汇中学先见性的教育与引导,为我们今后个人的发展与对社会的贡献打下坚实基础。
篇二:夸夸我的学校1200字高中作文
高三(5)班 茅玥
三年前,我踏入了这所古老而神秘的徐汇中学。
学校坐落于徐家汇,是热闹繁华的商圈中一块宁静的求学之地,即使周围被商圈环绕,也掩盖不住它那浓厚的历史气息。学校的崇思楼作为4A级景区,凭借其独特的古希腊艺术风格,使这幢古老的建筑在徐家汇熠熠生辉。在暑期入学教育时,学校给我们学习了校史:南格禄于道光三十年创办了徐汇公学,是法国天主教在中国创办最早的一所教会学校。在历史的长河中,徐汇中学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有著名教育家马相伯,翻译家傅雷,更有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这让刚入学的我不禁感叹到,徐汇中学不仅有美丽古老的崇思楼,更有源远流长的璀璨校史。
砺行楼、尚学楼以及重德楼都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钢琴,图书,是每层教学楼的必备,都说要求德智体美劳,这无疑是完全实现学生在学习之余的艺术培养和知识拓宽
_______以下内容隐藏,需要会员权限_______
开通【VIP会员】免费查看,点此—>购买会员(VIP会员可阅读和下载本站所有文章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