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后进生作文指导探索与实践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系列变化-,学生的习作更开放、更丰富、更富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困惑: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我在班上进行了一些调查, 发现对于一些作文后进生来说,他们说了十几年的汉语,学了六年的语文,写了四年的作文,可一篇作文写下来,错别字、病句连篇,甚至完全胡编乱造,就更别提什么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了。这样的事实是震撼人心的,也是发人深思的。新课程改革,更注重的是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这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有的人说多读课外书,事实是,学生们百分之九十都喜欢读课外书,而这部分学生却不能真正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提高作文水平,他们更多的只是关注一个有趣的情节。有的人说勤动笔,每天写日记。事实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没有老师的有效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即使写了,每天记个流水账,不要说一天一篇,就是一天三篇仍然起不到任何效果,甚至将写日记变成了负担。还有的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有一次作文课,我见大部分学生都已写好作文,决定抽出十分钟,专门用于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五分钟之后,我在行间巡视,竟然发现不少学生虽虽手拿一支笔,盯着作文本看,却只字未动,完全是装腔作势,都是些南郭先生,特别是一些作文后进生,满篇的错别字、病句,可是他却视若无睹。
思考: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追根溯源,了解原因才能寻求教育蹊径。首先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1、畏难情绪严重,自信心不足,缺乏成功的体验。,2、缺少写好作文的内驱力。3、认为没有内容好写。4、不知道怎么写。
我又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不修改作文呢,原来:1、学生怕麻烦。
本来就是“作文、作文,做得人头疼。”学生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甚至是搜肠刮肚了半天,牺牲了多少脑细胞,减少了多少玩耍的时间,好不容易写出了一篇文章,再让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去修改,对于百分之七十的孩子那简直是不可能的。2、学生对修改的重要性认识不强。换句话说也就是学生没有尝到修改的甜头,当他没有对修改的重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时,他怎么可能对每篇作文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修改呢?3、不知道怎么改。
探索:
一、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后进生惧怕的是“作文难”,而“心里烦”,要想消除他们的这种心理,首先要对这个特别的群体“放宽政策”,即放小步子,降低难度。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适应其“现人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的过渡。
首先,教师要给后进生讲清楚:作文无非是用笔说话,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其次老师要鼓励学生写“大胆文”,文章并不苛求每个词用得十分准确,学生想用什么词就用什么词,不怎么要求重点突出,只要求能连贯地把所见、所闻、所感说出来,写出来就行,就是不能“瞎编乱抄”,越是这样越写不出来,引导他们写自己的生活,把学生要说的话引导出来,让他们说自己的话,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让学生能逐行清楚的,有层次的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或记载自己要记的事,先求平实,而后求文采。”总之,对作文后进生要求不能过高,要循序渐进。此外,我采取加分政策。即一篇作文,只要有一处好词、好句或亮点,我就给予加分的,以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兴趣。
二、精批细改,指导写法。
写作方法需不需要指导,当然。但如果泛泛而谈,对学生来说过于空洞,尤其对于作文后进生,纸上谈兵,无实际价值。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能结合学生的作文实际,进行相应指导这才是解决办法。而了解学生作文实际情况的最根本办法就是认真批改他们的作文。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称其重要当然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促进作用,不过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可能更突出的是其任务之重,因此作文要精批细改这个观点可能很多同仁并不赞同。确实这是一项繁重的劳动,我们也的确没有这么多的时间,而且甚至可能得到的结果是高耗低效,得不偿失。但是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因材施教,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如果不精批细改,就无法对症下药,一切只能是空谈。怎样让精批细改更具实效性,我进行了一下探索:
1、精批细改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
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虽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批改,打了等第,甚至写上了一些评语,可对于一些作文水平低的学生,这些等第或者评语形同虚设,是因为这些评语过于空泛,学生看了你的等第,甚至是评语其实仍然不知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你的等第或评语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空中楼阁,缺乏实际指导作用。久而久之,他甚至失去了阅读的兴趣,拿到作文本能关心一下等第就很不错了。那么如果你能仔细的点评他作文中的用词、修辞手法、过度衔接、开头结尾等等,让他知道自己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也许他的收获会更大。
2、精批细改的作用是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我所提倡的精批细改其实是反对应付检查式的,反对泛泛而谈式的,而强调更具有指导性的现实意义的批改。每篇作文的批改其实也就是结合每位学生的不同作文水平,每篇作文的不同实例,不同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让他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怎样修改,用哪些方法修改。
案例:
我和我妈是在一条船上的,我爸一人一条船。在艰难的度过了大漂流区后,我的心更加的激动起来了,我用在事先买好的特制超远的刺枪吸满水,对着我爸爸一阵的狂轰乱刺(评:用词不恰当,推敲一下换什么词更恰当呢?)之后,我爸爸已经变成了落汤鸡了(落汤鸡的爸爸平时一定
_______以下内容隐藏,需要会员权限_______
开通【VIP会员】免费查看,点此—>购买会员(VIP会员可阅读和下载本站所有文章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