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指导
易优作文网——高中语文辨识病句的方法_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辨识病句的方法_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语文 知识


Word格式下载

全文4100字

高中语文辨识病句的方法_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编者按】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尤其是辨识病句,年年都要考。笔者根据高考命题在病句“症状”设计上的一些规律,结合全国高考病句辨识试题,谈十种快速辨识病句的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句中有多重限定或修饰成分,可考虑是否语序不当或赘余
  例1: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句中的多重状语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昨天,许多老师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或“许多老师昨天……”
  例2: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句中“万一”与“若”重复,属赘余。(年高考题)
  二、句中有并列成分,当考虑它们同其他成分是否搭配或照应,它们是否存在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
  例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消防车、三千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句中并列主语中“消防车”同动词谓语“放弃休假”“坚持”不搭配。
  例2:许多穿裙子的妇女和青年正在那里拍照。句中的定语“穿裙子的”和中心语“青年”不搭配:“青年”和“妇女”词义有交叉,不能并列。
  例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句中的“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与“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照应错位,应将后者的语序打个颠倒,方可照应。
  例4: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情歌”与“民歌”互有包容,二者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编者按】标点符号使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平时没有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使用时随意性强,规范性差;二是不明确标点的基本用法,不能正确判断正误;三是重复训练次数不够,典型错误没有扎根脑中。
  标点误用主要有以下十六种情况:
  1. 非疑问句用问号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如果孤立来看前半句是疑问句,但是与后半句一起考虑,前面就不是一个单句,而是主谓词组做主语,与后面的谓语部分“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合起来组成一个陈述句,应改为逗号。
  2. 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倒装句,“同志们”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3. 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即“奋发”之后),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并列短语。凡是并列短语,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 并列短语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并列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淮剧”“黄梅戏”之后应改用逗号。
  5. 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和”“及”“与”)前面,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 概数之间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三四”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数量。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
  7. 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8. 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然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一般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9. 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应将句号改为逗号,或将分号改为句号。
  10. 冒号提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

《高中语文辨识病句的方法_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添加时间:2024-10-13;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10-13-2685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