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指导
易优作文网——汉语中的成语到底是怎么来的呢?_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汉语中的成语到底是怎么来的呢?_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语文 知识


Word格式下载

全文800字

汉语中的成语到底是怎么来的呢?_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成语是语言中习用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一般的成语,结构紧密,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汉语中的成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渊不一。
  成语的出处
  (1)来自口语。
  例如:
  三言两语 颠三倒四 七手八脚
  改头换面 趁热打铁 得过且过
  一不作二不休 井水不犯河水
  (2)来自书面语。有些是来自古代的窝言、历史故事。
  例如:
  黔驴技穷(《黔之驴》)
  愚公移山(《列子》)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刻舟求剑(《案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妾》)
  滥竿充数(《韩非子》)
  世外桃源(《挑花派记》)
  有些是来自古典作品及流传的语言中的。
  例如:
  一鼓作气(《曹列论战》) 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钩心斗角(《阿房官狱》) 百废俱兴(《岳旧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
  有些成语是根据古典诗文中的原句省略节缩或加以改动构成的。
  例如:
  青出于蓝(《劝学》) 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 游刃有余(《鹿丁解牛》) 目无全牛(同前)如鱼得水(《隆中对》)
  
  成语的结构
  (1)从字数上看,成语多为四个字的,但也有不是四个字的。
  例如:
  丁是丁,卯是卯 挂羊头,卖狗肉
  不可同日而语 风马牛不相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远水不救近火
  千里送鹅毛,物轻人情重
  有的成语看起来是四个字的,但必须两句相连一起用。
  例如: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流水不腐,户枢不盘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语的应用
  成语的结构和含义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有所发展变化,在应用成语时一定要弄清楚成语的确切含义和用法。
  例如:
  “钩心斗角”,原义是指官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杜牧《阿房官斌》“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的本义是如此。但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人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原义反而不再用了。
《汉语中的成语到底是怎么来的呢?_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由易优作文网(www.euzw.net)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

《汉语中的成语到底是怎么来的呢?_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添加时间:2024-10-04;更新时间:2025-04-2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