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欣赏:第十五章 卫灵公篇(4)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The Master said, “You, those who know virtue are few.”
【原文】
子曰:“由①,知德者鲜矣②。”
【今译】
孔子说:“仲由,懂得“德”的人少啊!”
【注释】
①由:仲由,字子路。
②鲜:少。
【评点】
在孔子看来,“仁”是崇高的德性。一个人在与“仁”的要求发生矛盾时,甚至可以牺牲性命来成全“仁”。有了“仁”的思想就能非常勇敢,富有智慧,“乐而忘忧”。他教育学生要做“仁者”,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篇》)。他对于自己要求更高,即“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篇》),“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篇》)。一个人要追求“仁”的道德理想境界,必须由自身加强学习与修养,日积月累,长期努力,才能将其义理得之于心,见之于行,故孔子说“知德者鲜”。宋代朱熹认为,此章很可能是因为子路对君子穷困发问有感而言。当时孔子教育子路要知德,生死祸福丧得自不能乱自所守,要把握道德,以达到君子仁人的修养高度。
第十五章 卫灵公篇(5)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The Master said, “May not Shun be instanced as having governed efficiently without exertion? What did he do? He did nothing but gravely and reverently occupy his royal seat.”
【原文】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①!夫何为哉②?恭已正南面而已矣③。”
【今译】
孔子说:“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大治的人大概是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他只是谨慎地整肃自己、端坐王位罢了。”
【注释】
①无为而治:“无为”,无所作为。据传,舜当政时,一切沿袭尧的旧法来治国,似乎没有什么改变和作为,而使天下太平。后泛指以德化民,无事于政刑。
②夫(fú):第三人称代词,他。
③恭已:自己恭敬郑重,这是舜敬德的表现。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的方位为尊贵,天子、诸候、卿大夫在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出现时,总是背北、面南而坐。
【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