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阅读思考力之“想象力”培养_文学常识

阅读思考力之“想象力”培养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阅读


Word格式下载

全文3900字

阅读思考力之“想象力”培养_文学常识

  阅读,是离不开想象的。想象不外两种,一是再造想象,即根据文本中的语言描述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过程;二是创造想象,指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文本内容,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某一新形象或新场景的过程。
  
  我们先来看阅读中的再造想象:
  
  没去过庐山,但只要我们读了别人写游庐山的诗文后,就可以根据那些诗文的描绘,在脑海中创造出一幅幅秀丽的庐山图来;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抗洪抢险的搏斗,没有亲自到过战火纷飞的前线,但依然可以根据别人语言表述在头脑中形成了有关情境……这些靠的就是再造想象。具体来说,阅读中的再造想象有如下表现:
  
  1、诗歌散文中的意境重现
  
  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我们都可以通过再造想象,来复现意境。如何复现呢,即抓住意象,按照诗人和散文家的意脉与思路,融入情感,构筑画面。
  
  不妨来看古诗《清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我们可以捕捉到其中的十一个意象,它们分别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通过再造想象,将这些意象互相补充,让静止的意象流动起来,形成如下动态场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迈过缠满枯滕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接下来看现代诗《再别康桥》如下诗节: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一节,我们也可通过再造想象,将“金柳图”形象地还原出来:
  
  夕阳斜照,晚霞灿烂,康河水面明净而沉静,而纤纤杨柳,在金色晚照中似娇羞的新娘,倒映在康河里,艳美极了,成了“我”心中荡漾的美景。
  
  最后来看吴伯萧散文《记一辆纺车》的如下几段:
  
  纺线的时候,眼看着匀净的毛线或者棉纱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卷里或者棉条里抽出来,又细又长,连绵不断,简直有艺术创作的快感。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那有节奏的乐音和歌声是和谐的,优美的。
  
  初学纺线,往往不知道劲往哪儿使。一会儿毛卷拧成绳了,一会儿棉纱打成结了,急得人满头大汗。性子躁一些的甚至为断头接不好而生纺车的气。
  
  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线绕在锭子上,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了的肥桃。从锭子上取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
  
  举行竞赛,有的时候在礼堂,有的时候在窑洞前边,有的时候在山根河边的坪坝上。在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壮阔,“沙场秋点兵”或者能有那种气派。不,阵容相似,热闹不够。那是盛大的节日赛会的场面。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呢?你看,整齐的纺车行列,精神饱满的竞赛者队伍,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飞的气势。那哪里是竞赛,那是万马奔腾,在共同完成一项战斗任务。
  
  如上语段,本身就可形象的,在读的时候,我们还可伴随着思维流动,运用再造形象,获得更多更细的收获:
  
  第一段,我们想象劳动者在纺线时在愉快而有节奏的劳动中悠然自如、怡然自得、兴趣盎然、陶然欲醉的神情举止。
  
  第二段,我们可以想象初学者纺线时的情貌。
  
  第三段,我们可以想象熟练纺手月下纺线的和谐而静美的场景。
  
  第三段,我们则可以想象纺线比赛时最为壮阔的劳动场面。
  
  读像这样美的散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让学生让学生细读后,静下心来,闭上眼,想象一番,这种“慢”,是有形有貌,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这种再造想象是必要的,也是极有意义的。

《阅读思考力之“想象力”培养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09-10;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09-10-3323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