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研究之常见能力梳理_文学常识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研究之常见能力梳理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阅读


Word格式下载

全文4100字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研究之常见能力梳理_文学常识

  1.你能领悟词语或者句子的特定含义、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吗?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要把住两个主要方面:
  
  (1)要注意词语的感情意义。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和语境的情感蕴涵,挖掘“思想层面的深刻义”,如《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首先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是反语,表示讽刺。
  
  (2)注意词语的隐含意思。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主旨去理解,领悟“言外之意的蕴涵义”,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既体现了主人公的性格悲剧,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酷。再一方面要注意语句的特定含义,分辨“由表及里的语境义”,如《故乡》一文结尾处“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这里连用了三个“辛苦”,很明显含义各不相同,通过前后对比,我们就能确定它们分别是“奔波劳碌”“辛勤劳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的意思。
  
  2.你能说出词语或者句子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吗?
  
  (1)理解妙字雅词的表达效果。我们要反复诵读句子,细细品味揣摩,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逐层挖掘它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所蕴涵的引申义;另外,我们还要学会通过变换与之相类似的词语来比较体味用词的精妙程度。如《春》一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理解带修辞语句的表达效果。文中有好多带修辞句子非常精彩,常常让理解其表达作用。如仔细揣摩品味《济南的冬天》里:“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好在哪里?可以这样来理解:“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3)理解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句式的种类比较多,分类也比较复杂。运用较常见的句式有反问句、陈述句、设问句、长短句等,对于句子含义的揣摩和品味,我们不妨通过朗读的语气程度来辨别运用哪一种句式表达的情感更强烈、更恰当。如,反问句有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等表达效果。《亲爱的爸爸妈妈》:“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我们可以这样来体会: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象一个画面,给人营造一种悲哀的氛围。
  
  3.你能分析记叙文中的过渡句和过渡段吗?
  
  过渡是文章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恰当、巧妙的过渡,对文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优秀文章,都极讲究过渡的艺术。分析过渡句和过渡段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分析过渡的规律。常见以下几种过渡方法:用词语过渡;有句子过渡;用段过渡。例如《白杨礼赞》一文,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用了“然而”一词过渡;第四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五段又用了“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一句进行过渡。
  
  (2)体味过渡的作用。过渡,在文章的段与段,穿针引线;层与层之间,紧密相连,起着纽带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承上启下”。记叙文的过渡主要作用是: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如《白杨礼赞》,第二段由使人“恹恹欲睡”、“单调”的高原景色转换成第三段描述令人“惊奇”的白杨树,中间用了“然面”一词过渡。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例如《白杨礼赞》第四段由议论转入第五段具体描述,中间用了过渡句。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例如《故乡》由顺叙转入插叙时用了“还有闰土……他也许就要来了”一句过渡,使文气连贯而自然。
  
  4.你能理清文章的线索吗?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理出线索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
  
  (1)以时间为线索。这类文章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一起。如《挖荠菜》,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用“吃荠菜”和“挖荠菜”为中心材料,把全文贯穿起来。
  
  (2)以事物为线索。《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要木雕还是要友情。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研究之常见能力梳理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10-30;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10-30-3297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