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谨防语文课堂教师“失语症”_文学常识

谨防语文课堂教师“失语症”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200字

谨防语文课堂教师“失语症”_文学常识

  河南省济源市教研室 刘丽霞
  
  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
  
  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余映潮
  
  余老师这30字,是评课的标准,也是教学设计应遵循的理念。由此对照陈老师的《短歌行》教学,优点与缺憾可表述如下: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而括号内这些缺失可统一概括为教师“失语症”,这里的“语”特指“语文味、话语权”。
  
  一、谨防失去语文味。
  
  语文味是什么?摘引全国中语会年会上史绍典老师的话为证:
  
  1.“语文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故语文需要在诵读中涵咏体味,在诵读中味其意境,味其情致,“琅琅书声”就是语文课的标识,诗歌尤其如此。本课教学听音频、自由读、一人读集中于前10分钟,齐读集中于后1分钟,教学主体时间着力于分析。其实读有许多层次: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理清思路;品读课文,赏析美点;悟读课文,体验反思。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始终,引导学生诵读、沉吟、玩味,读出解读人物的信息,读出曹操真正的生命状态,进而凝成思考,传达出来。
  
  2.“语文是诗意的、激情的、顾盼的、联想的”“语文是励志、交锋,感悟、体验,畅谈、浅吟,是抑扬顿挫、回肠荡气、余音绕梁”。故语文需要情感和美的震撼。《短歌行》气韵沉雄,质朴简洁,其美自不待言,则教学语言的审美打造就势在必行了。应该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让教学语言经浓烈的感情浸透泡彻,变成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从而使教学中经常出现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声情并茂、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
  
  导入语应煸情造境,如远镜头徐徐拉近,如绚烂烟火层层绽放。“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杰出的诗人”,直白如历史语言,可否先以史诗类大气磅礴的语言由三国引入——“风云变幻,沧海横流,那是一个呼唤巨人而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三国乱世,那是阳光灼烈的世界。文治武功,大略雄才,纵使英雄辈出,仍无人可以遮蔽他的光芒,他就是……”
  
  诱思语应理趣兼备,激发动情点,叩动思维键。“这里说的是时间短,好中间有不好,美中间有不美,是否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人生短,每天都很难过?”浅淡如政治语言,可否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

《谨防语文课堂教师“失语症”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09-01;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09-01-3681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