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宗生
语文要积累,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语文积累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和隐性互为作用,但都应以字词为载体。语言积累的背后是生活积累、社会积累、人生积累、体验积累、审美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等。语...
语文要积累,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语文积累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和隐性互为作用,但都应以字词为载体。语言积累的背后是生活积累、社会积累、人生积累、体验积累、审美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等。语言文字作为载体,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回归点。
但积累什么,如何积累才有实效性是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积累现状不容乐观,松散式的积累没能形成很好的素养。学生学习了多年语文,积累的东西很有限,这是很可悲的事实。不独学生,包括我们语文教师在内,语言文字的积累、诗词歌赋的积累、生活体验的积累、审美素养的积累、理论轮素养的积累等诸多方面都很欠缺,更别说其他学科的老师和社会人等了。很多比赛中选手对中国字的无知程度、对文学作品的枯竭程度让人对他们的文化程度很是不屑。因为语文问题而在社交场合、经济交往和日常交往中受挫的例子也不少。现在很多人对国人的道德滑坡现象很是担忧,很多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逐超越了良知,淡漠了情感,这与学校教育不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无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重视阅读,阅读量少得可怜,这是根子上的问题。
目前,我们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正在着手研究并实施语文积累工程,解决语文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基本思想是深入研究并确定各年级段各时间段积累的内容、数量和程度,使用合理的方式,实施科学积累。高一高二我编写了《高中语文读写时空》和《高中语文积累与训练》共7个专辑,高三编辑了《笔记本计划》,就是这一指导思想的实践。目前感到困难的是年级段积累的内容和数量如何合理确定,如何和运用有机结合。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是合理分配积累量,形成比较完整的高中语文积累体系,实现积累的科学化和序列化,进而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材料。不过,这项工程没有可以模仿的本子,需要我们自己深入研究并科学组织实施。
在构建积累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但是如果积累只停留在松散的识记层面,那还不能真正有效;真正有效的积累应该是在学生自主积累的基础上,以活动为载体,从量和质上分层积累语文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完善积累。
课堂应成为积累的主阵地。
(1)课前活动中,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积累基础知识。
课前三分钟活动是学生自主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