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l一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一说唐安西都护府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的楚河流域)人。唐代伟大的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5岁时,跟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由于他出生在一个商人的家里,所以有条件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10岁时,他便读完了《诗经》、《尚书》等古代经典,以及楚辞、汉赋和诸子百家的许多著作。到20岁时,已能写出很好的诗文。在当时的思想界,最有势力的是儒家和道家的学说,因此,李白也较多地受到儒家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他青年时,还喜好击剑任侠,幻想长生求仙。这些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也造成了他的思想的复杂性。
李白青年时抱负很高,希望把智能贡献给朝廷,以求国富民强。当时正是唐代开元盛世,农业和手工业经济都比较发达,国势也比较强盛,这就促使他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辞亲远游,一方面游览祖国的壮丽山河,一方面寻找出仕的机会。他从26岁开始漫游天下,足迹北达太原,东至齐鲁,南到吴越,遍历金陵、扬州、长安、洛阳等城市,希望得到地方长官的赏识,推举他进入朝廷。后来,他的这一目的虽没有达到,但他在漫游中创作的大量诗歌,已使他名扬海内。
公元742年,李白得到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见,并被任命为翰林供奉。李白本想乘机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使天下大定,救济百姓,可是,唐玄宗已经失去早年励精图治的锐气,把一切重大政务都交给奸相,自己只知享乐。唐玄宗召请李白,不过是希望他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这样的环境,加之李白性格高傲,不为权贵所容,所以他在长安住了3年就离开了。这段经历,使他比较清楚地看到了唐朝统治的昏暗腐败。从这时起,他写下了一批抨击黑暗现实的优秀诗篇。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出于抗敌平乱的爱国热忱,于公元756年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军队。唐肃宗伯李璘据有东南,争夺帝位,宣布他是叛逆,用武力消灭他的军队。于是,李白也受牵连被捕,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后往来于洞庭、金陵之间。这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他以61岁高龄请缨杀敌,中途因病返回。公元762年11月,病逝于当涂(今安徽当涂),终年63岁。
李白著述甚丰,流传下来的诗近1000首,辑为《李太白集》等。他的诗歌充满爱国热情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他主张抵御外侮,肃清内乱,反对穷兵黩武,政治腐败。他的作品才思横溢,想象丰富,形象鲜明,风格豪迈奔放,对封建专制和豪门权贵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热爱祖国河山,同情人民疾苦,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少数作品也存在着求仙出世的消极情绪。《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他的诗歌理论,主要存于他的《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