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持有个姑姑是尼姑,名道仪,住在江夏。道仪听说京师佛法盛行,欲到京师观察教化。慧持送姑姑到京城,住于东安寺。晋卫军琅邪王殉,对慧持非常器重。当时有位西域僧人僧伽罗叉,善诵四种《含经》,王殉请僧伽罗叉翻译《中阿含经》,慧持校阅文字,最后定稿。后又回到庐山。
过了没多久,豫章太守范宁,请慧持讲说《法华经》和《毗昙经),听众不远千里,四方云集。王砌在结范宁的信中说:“慧远与慧持两人谁更强一些?”范宁回答说:“他们是一对贤兄弟啊!”王又写信说:“假如兄长城未易有,是不是弟弟更贤良一些?”充州刺史王恭在给沙门僧检的信中说:“慧远、慧持兄弟至德如何?”僧检回答说:“慧远、慧持兄弟两人,绰然有信,道风高尚。”罗什在关中,与慧远、慧持兄弟遥相钦敬,致信问好,结为善友。
后来慧持听说成都一带土地肥沃,人民富裕,有志前往传扬教化,同时还可以观瞩峨嵋山水。慧持于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辞别慧远到四川去。慧远苦留不住,叹道:“人们都喜爱欢聚,唯有你却乐于分离,这是为什么?”慧持也很悲伤地说:“若是滞情爱聚之人,就不应该出家。现在我们既已割舍己欲而求道,就应以西方极乐国为期。”于是兄弟两人收诏,悯默而别。
慧远走到荆州,刺史殷仲堪给予很隆重的礼遇。当时桓玄也在荆州,桓玄虽然学功疏浅,却一往神出,贝慧持独绝超拔,叹为古今无比之人,很想与慧持结交。但慧持认为桓玄酌为人不好,便不与他结交往来。殷仲堪、桓玄二人苦欲留下慧持,慧持越加不愿停日
临走的时候,给桓玄留下一封信,信中说:
我的愿望是栖于峨媚山之峰峦,观察教化流沙之表,我个能违背我的意愿,就束装上路了。
桓玄收到信后,感到非常惆怅,明白无法阻止慧持西行。慧持来到四川,住在龙渊寺,大力弘扬佛法,受到四方人士的钦慕,刺史毛琼更是雅相推崇。
在当时,僧人慧岩、僧慕,已先在眠蜀,受到当地人的尊敬,待慧持来后,人们都望风推服,以至于凡是来到慧持僧堂的人,都被称作“登龙门”。
僧慕幼年时就很有才华,为蜀郡僧官。慧岩博学多识,素为毛蔗所敬重。后来,蜀人谯纵,杀死毛璩,割据蜀郡,自称成都王。纵召集僧人,设立斋会,逼请慧岩,慧岩不得已只好去了。因毛璩与慧岩是多年的朋友,现在被人杀害,慧岩睹事增悲,痛形于色,因此,遭到谯纵的忌恨,就将慧岩杀了,人们都感到非常害怕、恐慌。慧持避乱来到郸县,住在中寺。谯纵有个侄子名道福,凶残无比,带兵来到郸县,到处杀人,血流成河,道福来到寺中,众僧人很害怕,纷纷逃跑了。慧持在房中盟洗,神色安详,道福来到慧身边,慧持弹指洒水,淡然自若,道福愧悔而汗流满面,灰溜溜地了。出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