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她是晋代的卫铄,称为卫夫人,字茂漪,河东安邑人,生于公元272年,卒于公元349年。卫铄嫁与汝阴太守李矩为妻。她出身于书法世家,其父兄都是当时名传遐迩的大书法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书法艺术熏陶,耳濡目染,加上她刻苦砥砺,终成为杰出的女书法家。卫铄擅长隶书和楷书,唐人《书断》称其“隶书尤善,规矩钟公”。钟繇是三国曹魏杰出的书法家,在书法史上与东晋王羲并称“钟王”,历代奉以为法。卫铄从钟繇为师学书法,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传授笔法人名》说,蔡邕传之崔瑗及蔡女文姬,蔡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卫铄学钟繇为正宗,钟繇开创由隶入楷的新体,《宣和书谱》曰:“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卫铄学钟繇楷书妙传其法,书法得到钟繇的赞赏:“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唐人韦续在《墨薮》中对卫砾的书法也推崇备至,称之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海浮霞。”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
书法上成就卓然,书法理论上卫铄也颇有独特见解,她著有论写字笔法的专著《笔阵图》,冯武《书法正传》收载了她的《笔阵图》。卫铄在《笔阵图》中,首次提出“多力丰筋”之说,这在书法理论上是一个别有卓识的创见,她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其弟子王羲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一文中,对老师的这一理论,又加以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载于汪挺《书法粹言》中。卫铄还阐述了执笔、用笔方法,并列举了7种基本笔划的写法,卫铄的见解对后世书法、绘画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南朝梁时大画家张僧繇绘画笔法被称为“破体”,用笔用墨有所谓“点、曳、斫、拂”诸法,其实都是从卫铄《笔阵图》中7种笔划用法脱胎而来,潘天寿《中国绘画史》曰:“他于点曳之间,均依卫夫人的《笔阵图》,所以虽有一点一画的表现上,也森森然有钩戟利剑的神色。”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丹青引》中咏画马大师曹霸学书学艺情况时“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卫铄对后世影响可见一斑。
提升作文素养,寻找作文素材,就来<A httpS://www.Euzw.net/yuwEnsuyang/>易优作文素养</a>。
钟繇与王羲之并称“钟王”,是书法史上承前启后,巍然卓立的两位影响最大的书法革新家,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一页,树立了真、行、草典范。有趣的是,卫铄则为两位书法大师的中间传人,她学钟繇,又传王羲之。陶宗仪《书史会要》云:“(王)旷与卫氏,世为中表,故得蔡邕书法于卫夫人,以授羲之。”是说卫铄从钟繇处得蔡邕书法传给王氏父子,书圣王羲之少时曾拜卫铄为师学书法,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一文中谈到自己学习书法经历时说“羲之少学卫夫人书……”据史书载,王羲之12岁时,偶然发现父亲王旷枕头中藏有前代笔论,便偷偷取出来,埋头研读,潜心揣摩,不久书法大有进步。卫铄看了王羲的字,对人说:这个小孩一定研究过笔诀,近来看到他的书法,已经老练深邃起来。卫铄对他的弟子了如指掌,分析出王羲将研读过前代笔论一事隐瞒了,但再隐瞒也瞒不过启蒙老师卫铄的眼睛,卫铄断言,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将来一定要超过自己。此事见载于韦续《墨薮》: 在线作文批改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名师作文批改</A>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及年十二,见前代笔论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汝何来吾所数也?”羲之笑而不答。母曰:“亦看用笔法否?”父见其幼小,恐不能秘之,乃语羲曰:“待汝成人,吾当授汝。”羲之拜曰:“今藉用之,使待成人晚矣。”父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也,妾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因流涕曰:“此子必蔽吾书名。”
由此可表明卫铄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文培训,作文辅导,提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