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约1330—1400年),名本,号别有用心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他的性格较孤高,不喜和人交往。传说他曾在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手下当过幕客,明朝人王圻的《稗史汇编》说他“有志图王”,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后,他就从事小说创作。《三国演义》可能就是这个时候完成的。
罗贯中的著作有长篇小说《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杂剧剧本《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他的小说都经过后人增删,除《三国演义》和《三遂平妖传》还保留原作的基本面貌外,其他各书已经不是原来的面目了。
罗贯中的代表作是《三国演义》。有关三国的故事,早在唐代的时候,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李商隐在《骄儿诗》中说:“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北宋时,又出现了专讲三国故事的民间艺人。到了元朝至治年间,还出现了一部《全相三国志平话》,这部平话很可能是根据宋元时民间艺人的口头讲述整理而成的。罗贯中主要根据陈寿所著《三国志》和裴松之给这部书所作注解,同时参考《全相三国志平话》和民间传说,经过综合熔裁,写成《三国演义》。
现存的《三国演义》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年间刊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分24卷,240则。清初,毛伦、毛宗岗父子对全书作了增删润饰,这就是现在通行的120回本。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始于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跨度近100年。书中揭露了董卓等反动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封建社会中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情况,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知识和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面目。书中写了大大小小近百次战争,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这些战争在作者笔下千变万化,不重复,不呆板,都各具特点,充分表现了作者惊人的艺术才能。书中还写了400多个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猛豪爽的张飞、刚烈勇敢的关羽、机智好胜的周瑜、狡黠权诈的曹操,等等。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相人入胜,至今仍为人们所喜闻乐道。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书中也存在一些污蔑农民起义、宣扬忠孝节义等封建思想。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一般历史演义往往于正史之外穿插一些野史逸闻,这些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