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仰望天空骤然飞来一只疾驰的鹰,来时身披莽莽高云,去时刮起一阵劲猛狂风。直到老鹰远去我仍驻足远眺那被鹰划过的穹顶,不禁陷入沉思。
思绪被拉回几年前的一天,妈妈指着远远的天空告诉我,老鹰的舞台是那常人遥不可及的高空,但是他们生来并不就是空中鸟瞰万物的王者。在老鹰还是雏鸟的时候,鹰妈妈会将自己的孩子一次次地踢下悬崖,若是奋力一击,还有回天之力,继续翱翔;若是犹豫惧怕,将葬身悬崖,粉身碎骨。我以为老鹰经历的历练便结束了,但是后来才知道老鹰在中年时期还要度过关乎命运的抉择:换喙。只有撞击上千次坚硬的石头原本变钝的喙才会破裂,长出新的坚硬的喙,才能迎来自己的重生。
我明白了,老鹰之所以有撞碎旧喙的勇气,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就是天空中无可匹敌的王者,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而不担心过程的艰难;而鹰妈妈之所以有踢雏鹰下悬崖的勇气,在担心的背后更多的是希冀的支撑。相反,那肥胖的鸡原本是可以飞翔的,但是由于它们一代代都不相信自己有会飞的能力,担心自己会在空中折翅,所以翅膀逐渐退化,导致现在只能经历下蛋与被吃的命运,永远只能被鹰睥睨般俯视。
目前社会有部分“操之过急”的家长,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遭受打击,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可以独立面对社会的种种挑战,从而早早安排好孩子的人生,让他们活在自己提供的“保护区”,以为这样就可以抵抗社会的惊涛骇浪,自己的孩子在娇惯、宠爱、百依百顺下长大,习惯了享受和依赖,丧失独立成长的能力。他们会认为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都是别人造成的,而不会对身边的人有半点感激,成为社会上可耻的“巨婴”。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过多的担忧与保护真的就是孩子一生的避风港吗?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就更加否认自己,缺乏自信,进而留滞成一种久不可治的病态。就《傅雷家书》来说,我并不否认傅雷的用苦良心和傅聪对社会的造诣和其本身的优秀,但是傅雷在傅聪刚出国留学就已经明确地指引了傅聪未来应走的方向,甚至连婚姻、今后的生活、工作、对孩子的培养都已经安排得明明白白。在赞叹傅雷呕心沥血望子成龙的同时,我夹含着一丝不解,这样的教育值得商榷?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其能,弗信,不知其才也。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学生,未来也将成为社会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长的路上难免遭遇坎坷、失意、艰辛、挫败,但更多的是收获成功的喜悦。还记得我五岁那年学会游泳,冬天跳入11度的冷水,泡在凉入骨髓的池水中,兴奋地笑了,我做到了;还记得父母第一次离开家,留下独自我一人在家,急得留下眼泪,但在父母的鼓励下最后成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