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九年级语文
易优作文网——“问题引领”下的中考语文阅读教学浅探

“问题引领”下的中考语文阅读教学浅探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000字

“问题引领”下的中考语文阅读教学浅探


“问题引领”下的阅读教学浅探

洪建斌(浙江省杭州市凤起中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面对文本,老师和学生都是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阅读文本的过程的实质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是动态地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放任自流的教学同样有很多的负面作用。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激发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在深入阅读文本时遇到的困难,从而形成以学生主体阅读为基础的和谐的、有创意的阅读。笔者认为以“问题引领”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教学样式设计

1.以问题为主线,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问题教学”,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培养技能,进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藤野先生》一课中,在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提问:①藤野先生的相貌很特别吗?②从文章中你能看出他为鲁迅做了很特别的事情吗?③如此普通的老师却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为什么?④在影视和戏剧中,正面人物的形象常常是外型和内在的品质的统一,品质高尚的人也总是气宇轩昂,气质不凡,本文的藤野先生是否也是这样?请找出他的外表和内在气质上哪些是统一的,哪些是不统一的。很明显,教师所提的四个问题各有侧重点:第一个问题着重于对知识点的归纳能力,第二个问题着重于概括和分析能力,第三个问题着重于情感体验能力,第四个问题着重于对人物的理解能力。整堂课,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精神的提升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完成的,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以叩问文本为载体,优化学习方式

问题教学必须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转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笔者认为,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如《木兰诗》中学生结合自学提出了几个很尖锐的问题: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是为自己的爱情、婚姻而烦恼叹息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两句中的“思……忆”是木兰这个年龄的女子常有的思春之情吗?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买齐这些本属同一类的货物,真的要跑四个市场?是木兰在拖延上战场的时间吗?③课文中仅用六句诗句叙述木兰征战沙场、立功而返的英雄经历。而木兰长达十多年出生入死、杀敌立功这样显赫、重要的时间和事情,却轻轻一笔带过。这一对比的强烈反差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学习木兰的英雄行为和英雄形象吗?④木兰为何不出嫁?木兰是丑女吗?以上问题的提出,提升了课堂的品位,由原来的“学习木兰精神”提升为“解构木兰”,并跨越时空,与作者、人物进行平等对话,师生之间也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对话”秩序。

3.以激扬思维为动力,优化教学结构

“问题引领”语文课堂教学以

《“问题引领”下的中考语文阅读教学浅探》添加时间:2024-09-19;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19-194474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