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祖父口授《爱莲说》,便教我背诵“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今日重读,忽疑其品性。
莲出淤泥,亭亭玉立,洁雅清芬,固然美好。但是,莲花
一味炫耀清雅高洁,却忘其下之泥,便是忘其根本。怎能称之为“君子”呢?
鲁迅先生在《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讲 中说道:“譬如想有花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莲者,养于淤泥,植根于淤泥,没有淤泥哪有莲花?莲有淤泥的扶持方得以傲立,有淤泥的滋养才得以盛开。莲的艳丽或衰败,都是和淤泥息息相关的啊!花木离开了泥土,就如拿破仑离开了士兵。正像拿破仑在阿尔卑斯山前的“举动、言语都离开了英雄的界限,要归入疯子的类”一样,莲花的傲而忘本,也离了“君子”的界限,要归入小人”一类了。
易优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打分、易优作文评分评价 <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以物比志,如今社会上势利小人却也不少。有人取得了一点成绩,往往把个人的努力绝对化,认为自己聪明过人,看不到他人的帮助、环境的优势,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清高自许、目下无尘之气渐增。忘了他是生于这个社会,养于这个环境的。其实,人与莲是一样的,离开了“淤泥”恐怕也会变成残花败枝的。清芬也罢,洁雅也罢,终得“香魂缕离恨开”。
这样看来,莲花真乏君子之品性了。倒是泥土,虽其貌不扬,默默无闻,但却平静淡泊养其花,行其职,从不自夸自傲。乃真君子也!
是以为镜。
点评
古人云:“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
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用现在的一句话概括,即“避开第一构思”。本文的作者有创新意识,题目中“重读”一词便强调了与昔日不同的感受。提到莲花,无人不夸它品高质洁,可作者避开第一构思,反向立意,抓住了另一个感点:做而忘本的莲花算不上真君子。文章再由此拓展,联系社会生活 ,我们身边也不乏“自命清高、目下无尘”的小人啊。你看,作者的思维只是巧妙地转了个身,这篇读后感便大放异彩了。这不能不说与作者反复咀嚼、深入研究原文有关吧!所以,写好读后感,首先要将原文吃透,滚瓜烂热之后再联系生活,去思考,去领悟,你将得到一个独到、深刻、新颖的观点
_______以下内容隐藏,需要会员权限_______
开通【普通会员】免费查看,点此—>购买会员(VIP会员可阅读和下载本站所有文章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