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的试验田里,稻穗在秋日里泛着金黄,我蹲在田埂上,手里拿着测产仪,记录着杂交水稻的产量 —— 这是我参与 “江淮水稻增产” 项目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我第一次把论文写在江淮大地上。我的导师是农业专家,他总说:“搞农业科研,不能只在实验室里,要到田里去,才能知道农民需要什么。” 大一的时候,我跟着导师去苏北农村调研,看到农民因为水稻产量低而发愁,有的田因为缺水,稻穗长得又小又瘪。导师说:“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帮农民解决这些问题。” 从那以后,我每周都去试验田,观察水稻的生长,记录温度、湿度、施肥量,每个数据都不敢马虎。科研的过程很艰难,有次遇到旱灾,试验田的水稻快枯死了,我们连夜搭建灌溉设备,守在田里浇水,直到水稻恢复生机。有个农民爷爷看着我们,说:“你们大学生,真是为我们办实事。” 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 20%,还耐旱、抗病虫害。今年春天,我们把种子免费发给苏北的农民,看着他们种上我们培育的水稻,我忽然懂了:科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实实在在帮百姓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团队还在研究 “智慧农业”,用无人机监测水稻生长,用大数据分析施肥量,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有次在农业展上,我们的项目吸引了很多农民,他们说:“有你们这些年轻人,我们种地更有信心了。” 导师看着我们的成果,笑着说:“你们把论文写在了江淮大地上,这才是最好的论文。”暮色中的试验田格外美丽,稻穗的影子落在田埂上,像一幅丰收的画。我站在田埂上,看着农民爷爷忙碌的身影,忽然懂了:江苏高校的科研青年,肩上扛着的不仅是学术责任,更是江苏发展的希望。我们的担当,就是像这杂交水稻,既要扎根在江淮的土壤里,也要用科研的力量,让这片土地丰收,让百姓的生活更好,让江苏的未来,在青春的科研里绽放光芒。
苏州易优吴老师阅读写作精华课,有趣、有用、提分快 www.euzw.net
(易优作文点评:标题以 “江苏高校科研” 与 “论文写在江淮大地” 结合,科教主题与青年担当突出。试验田调研、杂交水稻培育的细节真实,“智慧农业” 的创新具体,导师的引导传递科研精神。主题紧扣科技助农,地域发展与青年行动融合自然。缺点是智慧农业的应用细节可补充。建议增加无人机监测的具体案例(如某农田的监测效果),强化科研的实际应用价值。—— 苏州易优高考作文点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