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译文欣赏之《论语》
第十五章 卫灵公篇(12)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The Master said, “If a man take no thought about what is distant, he will find sorrow near at hand.”
【原文】
子曰:“人无远虑①,必有近忧②。”
【今译】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注释】
①远、近:指时间。虑:考虑,打算。
②忧:忧患,灾祸。
【评点】
志向是对未来的思考,对未来的美好追求。理想之所以是人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正是由于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对于人有强大的心理吸引力和自我激励的作用。所以,理想的本质力量,是用以统帅现实,用长远来支配眼前。孔子可能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感悟,得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结论,鼓励学生们立志。“远虑”即远大志向。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无远大理想,未树立远大志向,必然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贪图眼前小利,较真眼前小事。小事小利不可能事事件 件令人满意,小是小非也不能令自己开心舒心。这样,就“近忧”不断了。
可见,“远虑”问题也可以说是“立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