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典型题解法(三)_文学常识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典型题解法(三)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阅读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200字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典型题解法(三)_文学常识

  作者:李豹
  
  十三、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
  
  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十四、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十五、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十六、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十七、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十八、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十九、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七根火柴》——无名战士;《一件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典型题解法(三)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09-04;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09-04-3358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