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作文素材
易优作文网——作文素材:才高气傲之士——李贽_中华英杰

作文素材:才高气傲之士——李贽_中华英杰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500字

才高气傲之士——李贽

中小学生作文素材——中华英杰

李贽(1527—1602年),是我国明代具有“反叛”意识的思想家。他是福建泉州晋江县人。他生长在一个笃信伊斯兰教的商人家庭。泉州当时是我国著名的对外贸易的港口,有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的美称。这种早期的资本主义贸易关系和社会家庭氛围对李贽的思想形成有重要影响。
李贽,原姓林,初名载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举后,改姓李,l566年为避穆宗载忌讳,取名贽。因泉州是温陵禅师福地,他还别号温陵居士。他曾为官河南共城,因仰慕邵雍而筑室于苏门山百泉上,又号百泉居士。晚居龙湖,号龙湖叟。
李贽幼年丧母,随父林白斋读书学习,12岁时作《老农老圃论》,而为人所称道。他26岁时,乡试中举。嘉靖三十五年,被授河南共城(今辉县)教渝职。嘉靖三十九年。他在共城任满,升迁南京国子监博士。不久,父丧回家,三年服满后,进京候缺。嘉靖四十三年,复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嘉靖四十五年,补礼部司务。隆庆四年(1570年)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万历八年,任满致仕,专心著述。晚年的李贽漂泊不定。万历九年(1581年),他在湖北黄安的耿定理、耿定向家中教书。“自称‘流寓客子’。既无家累,又断俗缘,参求乘理,极其超悟,剔肤见骨,迥绝理路。出为议论,皆为刀剑上事,狮子迸乳,香象绝流,发泳孤高,少有酬其机者。”(袁中道:《李温陵传》)万历十二年,他移居麻城龙潭湖与僧友读书、参禅。“所读书皆钞写为善本,东国之秘语,西方之灵文,离骚、马、班之篇,陶、谢、柳、杜之诗,下至稗官小说之奇,宋元名人之曲,雪藤丹笔,逐字雠校,肌襞理分,时出新意。其为文不阡不陌,摅其胸中之独见,精光凛凛,不可迫视。诗不多作,大有神境。亦喜作书,每研墨伸楮,则解衣大叫,作兔起鹘落之状。其得意者亦甚可爱,瘦劲险绝,铁腕万均,骨棱棱纸上。”(同上)万历二十四年,他开始流转山西沁水、大同等地;万历二十五年,他到北京,寓西山极乐寺;万历二十六年夏,又到南京,居永庆寺,曾三见利玛窦。万历二十八年春,他到济上刘东星漕署,编《阳明先生道学钞》、《阳明年谱》;后北上通州,被加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李贽在狱中说:“衰病老朽,死得甚奇,真得死所矣。如何不死?”万历二十年(1602年)三月十五日,他自杀于狱中,从容赴死。
李贽著作等身,最主要的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李贽的这些著作,骨子里充满了一种追求个人自由与解放的反叛意识。他在《阳明先生年谱后语》中曾说:
“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所以,李贽学说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对封建理学进行批判。
他认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他说,如果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则千古以前无孔子”,那就没有是非了吗?他认为,天生一人,自有一人的作用,孔子的作用很大,但不能夸大孔子的作用。他讽刺道学家“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崇拜,挖苦说:怪不得孔子以前的人整天点着

《作文素材:才高气傲之士——李贽_中华英杰》添加时间:2024-11-09;更新时间:2025-04-28



    2024-11-09-31007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