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无谶,又名昙摩忏,昙无忏,是因梵语译音不同所致。中天竺人,6岁丧父,跟随母亲靠给人织毛毯为生。他的母亲看到沙门达摩耶舍,又名法明,受到僧侣和百姓的崇敬,得到很多布施,就让无谶拜法明为师。到他10岁时,和几个同学一起学读咒语,表现出超人的聪明才智,每天能诵经万余言。起初,跟着师父学小乘佛
兼学哲学、逻辑、工艺技术、天文算术、医术、药剂、文法、训诂讲说精辩,没有人能与他抗衡。后遇白头禅师,他们曾进行了一场长时间的辩论,无谶虽攻难锋起,但始终也驳不倒白头禅师,无谶敬服禅师精深的义理,他对禅师说:“你所持理论的经典著作,能来给我看一看?”禅师交给他一部树皮本的,《涅磐经》,无谶读后惊异而悟,既惭愧又遗恨,自己简直就象是井底之蛙,长期以来迷失方向。于是他在众僧面前悔过,从此专学大乘佛经。到他20岁时,能诵大小乘佛经二百多万言。无谶的堂兄擅长调养大象,但不小心弄死了国王乘坐的一头白耳大象,国王恼怒,杀了无谶的堂兄,并下令不准收尸,谁收尸杀三族。亲属们都不敢去收尸,无谶哭着安葬了堂兄。国王欲杀无无谶说:“您因法而杀我堂兄,我因亲情而安葬堂兄,并没有违背大义,您为何要恼怒?”当时在场的人都很害怕,无谶却神色自若,国王也因他很有志气,宽恕了他,并留在宫中供养。
无谶精通咒术,他所施的咒术都能验证,被称为西域的大咒师一次,他随国王登山,国王渴了想喝水,附近却没有水,无谶念起密咒,使石头上流出水来,无谶赞颂道:“因大王惠泽所感,遂使石头上生出甘泉。”邻近的国家听说了这件事,也都赞叹国王的德行。这一年风调雨顺,百姓安乐,国王很欣赏无谶的道术,对他深加优宠。但是没过多久,国王不那么热衷道术了,对无谶也渐渐疏远,无谶也感到相处的久了,难免生厌。于是辞别国王,前往罽宾,带着10卷本的《大涅磐前分》以及《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经书。但是罽宾的僧人多学小乘佛经,不信奉《涅磐经》,于是他又东行来到龟兹国,随后,又来到姑藏,住在供来往行人住宿的旅舍中,恐怕携带的经书丢失,睡觉时把经书枕在头下。睡着后有人将经书从枕下抽了出来,他醒来后,以为是来了盗贼,连续三个晚上都是这样,这时他听到空中有人说:“这是如来解脱之经藏,怎能枕着睡觉?”无谶这才明白过来,于是他将经书放在高处。这天夜里真的来了盗贼,盗贼想拿经书,可是举了几次都举不动。第二天早上,盗贼在一旁看到无谶轻轻地拿起经书走了,认为无谶是圣人,就来向无谶礼拜、谢罪。
河西王沮渠蒙逊僭居凉州,自称为王。因无谶在西域一带很有名气,蒙逊召见无谶,并给予很高的待遇。蒙逊素来信奉佛法,有志于弘扬佛教,想请无谶翻译经书,但无谶不懂当地的语言,又没有人传译,恐不能胜任,因此没有立即着手翻译,而是用了3年时间学习汉语,这才翻译了《初分》10卷。
当时,僧人慧篙、道朗,是河西(泛指甘肃、青海黄河以西)一带最杰出的佛学人才。无谶译出10卷《初分》后,他们对无谶都非常推重。一次,无谶为几百名僧侣和信徒讲《初分》,很多人提出质疑,无谶临机释疑解滞,清析明辩,如若流水,且又词彩华美,逻辑严密。慧篙、道朗请无谶再翻译其他的经文,无谶次第译出了《大集》、《大云》、《悲华》、《持地》、《优婆塞戒》、《金光明》、《海龙王》、《菩萨戒本》等经文,约六十余万字。
无谶因他的《涅磐经》不是全本,又回到外国去寻找,正值他的母亲去世了,就回家乡住了一年多。后来他在于阗国得到了《涅磐中分》,带回姑藏开始翻译,还派人再次到于阗国,找到了〈涅磐后分》,无谶又继续接着翻译,共译为33卷,全书的翻译从北凉玄始三年(公元414年)开始,直至玄始十年(公元421年)十月二十三日才将《初分》、《中分》、《后分》三部分翻译完毕,这一年是南朝宋永初二年。无谶说:“《涅磐经》的梵文本共有35000偈,我们的译本只有一万余谒,比原本减少了约一百万字。”
无谶曾告诫蒙逊说:“境内有疫鬼聚集,必定多有灾异。”蒙逊不信,说是要亲自看见才信。无谶就使用咒术,让蒙逊看见了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