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后妃干政祸乱国政的现象,给朱元璋留下深刻印象,故在立国之初,就在禁中悬挂刻有训诫后妃的红牌,明文禁止后妃问政。明仁孝皇后作《内训》,也重申后妃唯中馈是专,不涉外事,不擅宠而怙恩,毋干政而挠法。因而,有明一代不曾出现后妃君临天下的事例。
但是,明代后妃仍在皇家政治中起着潜在而有力的作用。如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仁宗朱高炽的张皇后、神宗朱翊钧的母亲李太后等。
朱元璋艰难创业,马夫人是他的有力辅佐。朱元璋起兵之初,部队纪律较差。朱元璋以为,夺取天下在于上天的神助,而马夫人则认为,取天下在于“收拾人心”,也就是说,人心所归乃天命所在,所以马夫人劝朱元璋不要滥杀。朱元璋对马夫人的话思索良久,欣然接受,变滥杀为收取民心。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感慨地对马夫人说:今日化家为国,不仅是天地之德,祖宗之恩,“然亦尔内助之功也”。马夫人晋位皇后后,仍然十分关心政治,经常向朱元璋提出建议,诸如兴办学校、访贤用能等,均被朱元璋采纳(《明史·后妃传》)。
马皇后之后,她的儿媳成祖皇后徐氏也对丈夫的行政多有裨补。家风流传,徐氏的儿媳明仁宗朱高炽之后张氏也颇有政治见的。她的丈夫在位不满一年而卒,宣宗朱瞻基即位,军国大事均由张太后决断,张太后依赖贤臣杨士奇等人办理。张太后曾率宣宗去谒拜祖陵,陵区百姓夹道欢迎。太后对身边的皇帝说:“百姓之爱戴皇帝,在于皇帝能让百姓安生养息。皇儿应爱民如子,始终如一,方不负民望。”谒陵之后,张太后进入民舍,向农妇询问生计,品尝农家蔬果,并对宣宗说:“农家风味,不可不尝。”这是张太后率儿子体察民情的有意用心。宣宗死后,九岁的英宗继位,张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左右有人请她垂帘听政,被她拒绝。她简选朝中忠诚而又有才干的大臣辅佐小皇帝主持国政,如当时著名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英宗的贴身太监王振凭借皇帝权威,弄权干政,被张太后知道,宣召王振入宫,对他严加训斥,下令将之处死,经英宗为之恳请,才免除他的死罪。因此,在张太后在世期间,王振有所惮惧,不敢放肆。张太后去世后,明朝开始了宦官乱政的局面。
明神宗也是冲龄登基为帝,他的母亲李太后对他要求很严格,训子读书,毫不懈怠。对于国家大事,李太后依托首辅张居正主持,并要儿子听从张先生的教导。张居正的改革能顺利推行,正是与李太后的支持分不开的。
明代太后介入政治的方式都是重用贤臣,秉持国政。虽然身居太后之位,她们具有直接操纵政权的可能,但她们都至少在表面上恪守了朱元璋的禁令。
——作文培训,作文辅导,提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