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作文素材
易优作文网——作文素材:玄奘法师_中华英杰

作文素材:玄奘法师_中华英杰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作文


Word格式下载

全文3600字

玄奘法师

中小学生作文素材——中华英杰

释玄奘,原名祎,姓陈。是汉代太丘仲弓的后代,其子孙移居河南,所以现在是洛阳缑氏县大。其祖父陈康,在北齐任国子博士。其文陈惠,早年就精通儒家经学,身长八尺,眉目清明,任江陵县令,于大业(公元605年一618年)末年,辞职回乡,认识他的人认为他是能够善终的人。玄奘的哥哥陈素出家为僧,就是长捷法师,他容貌堂堂,仪态瑰岸,胸怀清秀。他讲解佛教经义,与当时的名僧并驾齐驱,住在东都净土寺。因玄奘少年时期就遭遇贫穷和灾难,因此陈素便将他带在身边,每天都向他传授佛教精密的义理,还教给他辩论的技巧。

玄奘11岁时,诵读《维摩诘经》、《法华经》。东都经常剃度,玄奘便被获准剃度。从此以后,玄奘便有卓异之志,胸怀梗直,不与手中的朋辈为伍,他念诵、阅读佛经,没有一点儿空闲。他看到那些沙弥在中起嬉戏玩耍,玄奘便对他们说:"佛经不是这样说吗,出家人为得到涅磐法理,怎么还能经常这样儿戏。这样下去,可以说是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玄奘对于那种见贤思齐的志向,尚且轻视而不取,只有拔萃出类,才是自己的志愿,所以应该先行后言。当时东都慧日道场,讲解佛经的法席很盛大,《涅磐经》、《摄大乘论》的讲解,轮番不断。玄奘经常在法席中听讲,白天黑夜都在思索探究;僧徒们看到他加此用功,都赞叹不已,对他的气质非常钦慕,人们对他的无比爱戴敬重,便玄奘的老师和朋友都感到几分光荣。寺里的僧众看重他的学业功力,便免除了他在寺中的劳役。当时玄奘15岁,与哥哥住在净土寺,因此玄奘得以专门接受学业,他的声望传的更远了。
大业(公元605年一618年)末年,战乱和饥荒接连不断,佛法和粮食都断绝了,玄奘无处投靠,听说道基法师在井络地区弘扬佛法,僧徒和俗民都很钦敬。玄奘使与哥哥前往追随道基法师。到长安后住在庄严寺。随后又向西南度过剑阁,来到成都。就在这里听讲《阿毗昙论》,听了一遍,就全部记住了,受到人们的称赞。玄奘随从论的语言,就能阐明其义理,这方面又远远高出其同辈。至于像《毗婆沙论》那样的大论和《杂阿毗昙心论》那样的玄妙义理,玄奘没有不直探它们的源渊,没有不分理它们的根本和分支的。然而此论传到中华后,弘传讲唱该沦的人非常繁多,各种不同的章疏、要钞,超过数十种,玄奘将这些成果都记在心中,所以他使很自然地就能悟解。他可以作到悟大义旨而遗弃其语言文字,运用自如而毫不困难。当时人们都惊叹他有极强的记忆力,认为古今人物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的。道基常常感叹说:"我从少年时就游学讲席,但却没有看见过像玄奘这样,少年时就有如此好的理解能力。"在法席中听讲的僧侣,都是英俊之士,由于全国动荡战乱,他们全都来到四川地区。他们对玄奘交互称赞,玄奘的影响不断扩大。
另外,僧景对于《摄论》学,道振法师对于逝多延《发智论》的研究,在当时号称无人能超过,他们的研究精微续密,为人们所推重。玄奘继承了他们的学问,对二论的宗旨和幽奥玄理都能明白清晰地阐释出来。
自古以来,《摄大乘论》中有12种佛法常住的义理,中国僧徒对此解释也有12家之多,僧徒们在讲解、诵读和实践上一对这12种深奥义理,大都茫然不解,但是玄奘刚开始听讲各家解释后,便能全部记忆下来,没有片言只语的差错。玄奘登上法座叙述各家义理时,不用去翻看记录,便能按照需要加以引述,这种情形就好像是玄奘对此论有过长期研究似的。像这样的例子还看很多,是无法讲述完的。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玄奘20岁,就为众多学问高深、僧徒中的杰出之才,讲解弘扬《阿毗昙心论》,他不用看该论的文字,而他的解释就像泉水一样涌注无穷。当时人们将玄奘看作神人一般,如果他不是神人,又如何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后来,玄奘与哥哥都居住在四川南部的空慧寺。玄奘心中想:在学习上要注重到远处求学,在理解义理上要重视能疏通经论的思路,长期在一处钻研,是无法探究幽深玄理的。当时,有位僧人叫道深,他对《成实论》有较深的体验和理解,被称为饱学之士,他在赵郡根据机缘弘扬宣化,使佛法得到振兴。玄奘内心发愤,要离开巴蜀地区。哥哥陈捷知道他志向远大、胸怀宽广,然而兄弟之情缠绵难舍,他使劝玄奘不要远行。但是玄奘决意要走,誓无反顾,找了个借口告别了兄长,从小路走过长江三峡,沿途又到荆州、扬州等地,访问名德

《作文素材:玄奘法师_中华英杰》添加时间:2024-11-09;更新时间:2025-04-28



    2024-11-09-31053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