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通假字的种类_文学常识

通假字的种类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4100字

通假字的种类_文学常识

  前一篇文段(易优作文培训,跟大家分享了什么是通假字,大家对于字的通假现象应该有所了解,这篇文章继续跟大家分享通假字的种类,希望能对大家学习古文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1. 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是反映同一概念而先后产生的字。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所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今字的产生是为了减轻古字多义的负担。古字先出,今字是为承担古字某一部分意义而后造的字。它是在古字原有的形体基础上,增加义符或更换义符、声符而后创造的区别字。
  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
  【文段阅读】
  冬①,楚子②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③晋告急。先轸曰:“报施④救患,取威定霸⑤,于是乎在矣⑥。”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⑦,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⑧矣。”于是乎⑨于被庐,作⑩三军,谋元帅。
  《左传・ 僖公二十七年》
  【注释】
  ①冬:鲁僖公二十七年冬。②楚子:楚成王。③如:去,到。④施:施舍的恩惠,活用作名词。⑤取威定霸:取得威望,成就霸业。⑥于是乎在矣:就在这里了。“于是乎”用在后一分句前面,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可不译。⑦新昏于卫:(楚成王)新近和卫国通婚。昏:“婚”的古字。⑧免:免于被攻打。⑨ (sTu):检阅,阅兵。⑩作:鼓舞,振作。
  【译文】
  鲁僖公二十七年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围困宋国。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先轸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都在这里了。”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通婚,假如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 于是就在被庐检阅军队,振作三军的士气,寻求可作统帅的元帅。、
  古今字在注释时表述为:后来写作某,或某的古字。
  【文段阅读】
  六月壬申①,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②请战③,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④,不腆敝赋⑤,诘朝⑥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⑦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⑧。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⑨。”齐高固入晋师,桀⑩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12 ,以徇
  13 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14 。”
  《左传・ 成公二年》
  【注释】
  ①六月壬申:鲁成公二年,六月十六日。 ②使:派人。 ③请战:挑战。请:要求,有表示谦敬的意思。 ④辱于敝邑:光临敝国的土地。辱:有屈尊、受辱之意,表示谦敬。 ⑤不腆敝赋:不腆,自称的谦词;敝赋,对己方军队的谦称。 ⑥诘朝:明晨。 ⑦释憾:解恨,借事报复。⑧无令舆师淹于君地:不要让我军滞留在贵国的土地上(即速战速决)。淹:滞留。⑨若其不许,亦将见也:如果不答允,也一定要交战。⑩桀:通“揭”,举。11禽:后作“擒”,抓住。12系桑本焉:把桑树根系在车上。本:根。焉:兼词,在那里。13徇:示众。14贾余馀勇:买我多余的勇气。贾:买。
  【译文】
  六月十六日军队到达靡笄山下。齐侯(齐顷公)派人挑战,说:“您率领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的土地,敝国的兵力不雄厚,请明晨相见。”回答说:“晋国与鲁、卫两国,互为兄弟(都是姬姓国)。他们来告诉说:“齐国老是到敝国的土地上发泄不满。”我们的国君(晋景公)不忍心,派我们这班臣子来向大国请求,同时又不让我军滞留在贵国的土地上。能进不能退,齐君不会有命令落空的事情出现。”齐侯说:“您答允交战,固然是我的愿望;如果不答允,也一定要交战的。”齐国的高固(齐大夫)徒步闯入晋军,举起石头掷人,擒获晋军的人并登上他们的战车,把桑树根系在车上,作为战利品的标志,以让齐营的众人都看见,说:“想要勇气的人尽管来买我多余的勇气!”
  2. 狭义通假字(通用字、假借字)
  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所谓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的意思,它们相互间往往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为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用字,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可以补出本字,属于临时借用。古人写作时,不用原有的专用字或“仓卒无其字”而写成另外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这种借用的字,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与古今字存在交叉。如:“君子生非异也”(《荀子・ 劝学》)中的“生”与“性”,“则知明而行无过”(《荀子・ 劝学》)中的“知”与“智”等。
  【文段阅读】
  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①以伐,败②我济西。王解而却③。燕将乐毅遂入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王出亡,之④卫。卫君辟⑤宫舍⑥之,称臣而共⑦具。王不逊,卫人侵之。王去⑧,走邹、鲁,有骄色,邹、鲁君弗内⑨

《通假字的种类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11-02;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11-02-3787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