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刘腾辉
典题阐释
近几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加大了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力度,该类试题的命题意图主要是通过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考查学生的阅读品位,使学生领悟一定的表现手法的独特作用及表达效果。在文学类文本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和想象、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引用典故、比兴、讽刺、渲染等。这类试题往往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设题。
一、判断全文综合运用的表现手法,并加以鉴赏。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不尽相同,考生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二、分析文中某一句段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不同的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象征手法,其作用是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深沉含蓄之美,启发读者联想、思考,增强艺术感染力。考生在回答其作用时,一定要全面到位。
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某一种(几种)表现手法的。如对比手法,考生要明确对比的双方(什么与什么的对比),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这类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题型: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鉴赏。
2.XX手法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请对此作具体说明,并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文章的第X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5.指出文章所运用的某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全文内容,以精练的语言进行分析。
文本选读
笼中鸟
〔西班牙〕华根·迪森塔
老鲁克有着宽厚的肩膀,魁梧的身材,他已年过七旬,背也开始有点驼,可他的步子还是那么矫健。他用心经营着他的庄园。他每天骑着和他一样老的一匹马巡视他的庄园。为了八月的农作物、九月的葡萄,秋天的水果、冬天的储草、春天的牛羊,他年复一年地忙碌着。
在农活方面他信不过任何人。他珍惜每一粒种子,等播种时他亲自逐一挑选。他成了庄园的儿子,不,应该说庄园成了他的灵魂。经过风雨吹打的老鲁克犹如一棵老松树。他脸上的皱纹让人想起刚刚犁过的田垄,他蓬乱的胡须让人想起田间的野草,就连他花白的头发,也会让人想起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山顶。
人们都认为老鲁克和那块庄园是根系相连的。
老鲁克有足够的钱财,膝下有四个儿女,可他并不享受他的同龄人正在享受的安逸生活,选择了终日操劳。他的健康状况也日渐低下。医生早就提醒他要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自己,可他依然保持着起早贪黑奔向农田的习惯。
老鲁克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这样肥沃的土地是他一生的财富,不容别人侵犯。他认为春天犁地、播种,夏天浇水、除草,秋天收割,冬天储存是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有一天我干不下去了,那谁来替代我的工作呢?我那几个儿子?他们每天都围绕着他们的小家团团转,哪里有那么多闲暇时间?更何况他们什么也不会。土地是多么神圣的东西啊,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信仰。老鲁克这样想着。
孩子们也劝老人安享晚年。老鲁克想,如果他去某个儿子那里安度晚年,其他三个会不会嫉妒呢?毕竟,他这里有一笔财产。为了继承他的财产,兄弟几个会不会反目为仇呢?更何况孩子们都成家了,他们不再听父亲的话了,他们只听老婆的话。
老人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了下去。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