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十二种词牌名的由来_文学常识

十二种词牌名的由来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200字

十二种词牌名的由来_文学常识

  一、提起赤壁古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知道词牌名“念奴娇”中的“念奴”是什么意思吗?
  
  答: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二、唐朝官府设有教坊,汇集乐曲,据记载有300多个曲调,史称“教坊曲”。“教坊曲”约有半数成为后来的词调。“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即唐教坊曲之一。据说这一词牌的产生与唐玄宗有关。你知道这个典故吗?
  
  答: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三、“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作为词牌,相传为北宋寇準创制。有人说“踏莎行”中的“莎”字不该读shā,而该读suō,这个说法对吗?
  
  答: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据说,寇準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hóng)“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踏莎行”。“踏莎行”中的“莎”字读suō,指莎草,亦称“香附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读shā时多用于人名、地名。
  
  四、词牌“菩萨蛮”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其中的“菩萨”是指观音菩萨吗?
  
  答:据《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女蛮国的人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故称之为“菩萨蛮”。
  
  五、虞美人是一种花,夏初盛开,色彩艳丽。请问词牌“虞美人”是从这种花得名的吗?
  
  答: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

《十二种词牌名的由来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10-10;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10-10-3134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