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品读词语的四种方法_文学常识

品读词语的四种方法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3400字

品读词语的四种方法_文学常识

  陈树元高志扬
  
  精当词语是文字作品中的珍珠,绽放光彩,映射全篇。学生品读、玩味文本中精彩的词语,更能深入、丰富地了解文本内涵,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增强语文学习生活的情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四种品读词语的方法。
  
  一、边读边品
  
  品读,就是边读边品,品读互生,品重要,读也重要。尤其是朗读,容易唤醒读者的生活经验,从而增强对文本语言的洞察力。层层体验理解,层层朗读把握,是词语赏析的基本方法。
  
  例子: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我的叔叔于勒》
  
  师:“乱子”是什么意思?
  
  生1:“麻烦”的意思。
  
  生2:“乱子”比“麻烦”要严重,是指“祸事、纠纷”。
  
  师:是这样。“大乱子”,是大祸事、大纠纷。大家试着读一读。然后找同学来读这句话。
  
  学生反复朗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出大乱子”的着急、害怕的语气;接着进一步指导:在菲利普眼里,究竟出了哪些乱子?
  
  生3:他认为于勒这个贼早晚会回来拖累他们的。
  
  生4:那个公务员可能会和二姐分手。
  
  生5:他对于勒的幻想破灭了,原来买别墅的打算也泡汤了。
  
  师生讨论:作为花花公子的于勒,逼得父母动老本,还大大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在菲利普眼里,于勒是坏蛋、流氓、无赖,要读出来恨的语气;幻想破灭,还要读出绝望的情绪;读的时候声音要压低,为的是不让女婿听到。
  
  读能够加深理解,理解又帮助如何去读,这就是品读的含义与作用。
  
  二、辨析词义
  
  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是活性的:既可以传达作者的思维和情感,又可以唤醒读者的揣测和想象。品读,要结合语境把握词语的含义。
  
  例子: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苏州园林》
  
  师:“艺术”和“技术”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生1:艺术是创作,技术是生产;艺术的成果是艺术品,技术的成果是产品。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设计决不雷同,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是艺术。
  
  生2:艺术是唯一的,充满想象的;技术是可以复制的,是单调的。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这些仅仅靠技术是做不到的。
  
  师:说得很好。苏州园林是一件凝缩着中华民族智慧的艺术品,它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其水准之高,正如文章中所言:“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同学们,面对这样的艺术品,谈谈你的感受。
  
  生3:面对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我陶醉其中,我因它而骄傲。
  
  生4:苏州园林是完美的,让我欣赏,让我赞叹!
  
  生5:我们要像敬重历史和先人一样敬重苏州园林。
  
  师:那好,我们用赞叹、景仰的语气来朗读,对“艺术”一词的处理,语速要慢,通过语调的上扬把情感注入到语气里——这就是“重音慢读”。不过要提醒大家,这篇文章的文体是说明文,情感表达要相对内收,不要像读记叙文、诗歌那么张扬。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既读出内在的情感又控制好语气的张度和分寸。
  
  之后,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靠的是艺术,根本不用技术。对吗?
  
  生6:不对。从“不仅”一词可以看出来,苏州园林的假山堆叠是有技术含量的。
  
  生7:技术是艺术的基础,完全脱离技

《品读词语的四种方法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10-04;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10-04-3497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