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土地的誓言》时我介绍作者:端木蕻良,出生于1912年,辽宁昌图人。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主要笔名:端木蕻良,还用过黄叶、丁宁、罗旋、叶之林、红莨、曹坪、荆坪、金咏霓等其他笔名。但是有学生发问:“老师,为什么作者要改名叫端木蕻良,这好像是一个日本人的名字。”学生的言外之意非常清楚,这也让没有查过资料的我有一些尴尬,只能请学生下课以后再讨论这个问题。
网络上与端木蕻良有关的资料并不少,对这个笔名却都只是一笔带过。但是在搜索的过程中,我知道了“端木”是我们国家的复姓,就像复姓“欧阳”一样,只是因为叫这个姓氏的人并不是特别的多,因此一般不为人知。但是这个姓氏的人都称自己为圣裔,如果要为这个名字寻源溯祖的话,会吓你一跳:孔子有个得意门生叫端木赐,字子贡。
搜索时曾经进入到圣裔“端木氏”家族论坛,我终于发现了一段与端木蕻良这个名字有关的话。这段话据说是由我国著名国画师端木梦锡的孙子端木小明说的,内容是说端木梦锡先生曾经和端木蕻良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因为同姓,所以问及到家世,然后端木蕻良先生说自己本不姓端木,是随养父改的姓,后来用这个笔名发表了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端木小明说这件事是端木梦锡亲口对他说的。为此,我特意按上面所留的地址给端木小明发了一个邮件,可惜,不知道是不是由于邮箱地址出错或是已经更改,至今仍没有收到回信,加上端木梦锡老先生业已作古,也就无从求证了。
我找到的另一种关于这个笔名由来的说法缘自《闽南日报》2002年10月9日吴桂玲所写的短文《战争与作家的笔名》,里面说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曹京平为了掩人耳目,避免遭到迫害,所以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他灵机一动,就将‘端木红粱’中的‘红’字改为‘蕻’了。但是‘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这样‘端木蕻良’就成了曹京平的笔名”。
两种说法似乎都值得采信,但是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这个笔名背后的真相呢?于是我继续寻找。无意中我找到了一篇文章《忆端木蕻良》,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红学家邓遂夫。从文章当中了解到,端木蕻良曾经和邓遂夫有过交往,甚至两个人曾经有过作传之约。为此我想,虽然邓先生没有能完成这部《端木蕻良传》,但肯定为此做过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做过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向他请教说不定会更可信一些。
说到这里不免有些庆幸,网络时代的好处全被现在的我们占尽了,真是可以将世界浓缩在盈寸之间。当我得到邓先生的邮箱之后,很冒昧发了一封邮件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