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古诗词形象解题指要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000字

易优作文网——古诗词形象解题指要_文学常识
古诗词形象解题指要_文学常识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塑造,诗歌也是这样。高考《考试说明》有关诗歌鉴赏的第一条要求就是鉴赏古诗词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中所描给的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景或物。
  
  准确把握诗歌形象是正确解读诗歌的关键,也是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高低的体现。因而,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的常规题型。高考中的古诗词形象鉴赏题主要是考查景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画面分析等。
  
  下面我们来看三道年高考诗歌形象鉴赏试题:
  
  【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易优作文投稿、作文评价系统,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湖北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望湖楼晚景
  
  刘敞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一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如何解答这类试题,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一是解读形象要结合诗意。 提升作文素养,寻找作文素材,就来<A httpS://www.euzw.net/yuwensuyang/>易优作文素养</a>。
  
  古典诗词中,某些客观事物具有特定的内涵,成为特殊形象,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借助于这些特殊形象,可以探究诗人的情感。如芭蕉常与孤独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梧桐大多表凄苦,梅花表高洁。解读诗歌时,抓住诗歌所用的特定形象,无疑是找到了一把钥匙。
  
  如四川卷诗人形象分析题,就可抓住诗人动作形象: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谛听春雨来把握诗人的形象特征,还可通过“杏花”,“雨声”来理解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最终归结出诗人的形象特征是: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二是分析景物形象要根据意境。
  
  “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诗中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由景物构成。“意境”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表现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美,或幽清明静,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分析景物,要立足于诗中的意境,分三个层次:一是在脑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是把画面中没有直接写到的哪一部分靠想象补充出来,三是领会画面背后深沉的意蕴。
  
  如安徽卷的形象分析题,所选的《琅琊溪》这首诗,描绘冬去春来,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又如湖北卷的形象分析题,所选的刘敞的《登城》和苏轼的《望湖楼晚景》,都写到雨,前者是濛濛细雨,后者是疾风骤雨;第一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刘诗用“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前一首诗着一“闲”字,表现恬适的情趣和极度愉悦的心理。后一首诗暗含对人间时世变化的感慨。

苏州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苏州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三是推究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
  
  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复杂的,或不慕权贵、豪放洒脱;或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或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矢志保国、献身边塞;或爱恨情长、缠绵悱恻等。鉴赏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要关注时代背景、人生境遇,做到知人论世。如南宋的一些诗词,鉴于国土沦丧、偏安江南的现状,诗人多有矢志保国、收复失地的情怀;陈子昂、李商隐等人的诗,因不为世重用,多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古诗词形象解题指要_文学常识》由易优作文网(www.euzw.net)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古诗词形象解题指要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09-16;更新时间:2025-08-03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