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昌国到铁门,共经过16个国家,这些国家人物的优劣,对佛教信仰的淳厚与疏薄,具体情况载在《西域图传》中。这里说的铁门,就是铁门关,是汉朝的西边屏障,进人山中500里,旁边没有其他路可走,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向南边,又极其险要。左右两边的石壁,耸立有千切之高,石壁的颜色象铁一样,因此有此称号。现在还有汉朝的两扇大门在那里,一扇竖着,另一扇倒在那里,门扉用铁皮裹着,上边还悬挂着很多铃。如果将关门掩上,确实是固若天险。
出了铁门往南,气候.温暖,土地肥沃,花果茂盛,该地叫睹货罗。睹货罗长一千多里,宽三千余里,东边靠近葱岭,西边连接波斯,南边是大雪山,北边是铁门关。缚刍河通过其境向西流去,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博叉河。该地区分作27个国家,各国都有君长,都非常信仰佛教。这里的僧侣于十二月十六日集中一起,共同居住,坐其春分(中国僧人是坐夏,叫夏居日),因为这个时期气候温热,雨量多的缘故。
玄奘又往前行,经过13个国家,来到缚喝国。该国土地广博,物品繁华,当地人称此地为小五台城。国境临近叶护可汗的南牙。突厥通常的生活法则是,夏天居住在北方的草地,这时花草繁茂,适合于放牧。冬天居住在山中,用来遮挡寒冷,所以突厥便有两个王都。小五台城外西南方的佛寺中,有佛的澡罐,可以容下一斗多水,还有佛用过的扫帚以及佛牙。这些圣物都有守护,非常庄严,平常人很难前去瞻仰。玄奘因是国家使节,因此能够前往顶礼膜拜。城西北方不远处,有提谓、波利两个城,建有灵塔,直耸云表,这就是佛刚开始悟道时,向佛贡献麦面的两位长者的故乡,塔里有佛的头发指甲。
玄奘又向东南行进,进人大雪山七百余里,到梵衍国。该国僧侣有数千人,学习出世部的经典。王城北面山上,有一站立的石像,高150尺。城东有卧佛,长一千多尺,并有份专精舍相连,用金银珍宝装饰,光芒晃耀人的眼晴,看到此景的人都称颂赞叹。这里还有佛的牙齿舍利,世界之初辟支佛的牙齿长正才多,金轮王牙齿长三才多。另有商那和修的饭钵和9条僧衣,僧衣的绦色还保留着。
玄奘又向东顺着山路行进,来到迦毕试国。这个国家对佛教的信仰更加厉害,僧侣有6000人,多数学习大乘佛学,其国国王每年都铸造银佛像,高二丈人尺。他还延请远近的名僧,建立很多著名的戒坛。国中保存有佛为菩萨时的牙齿,长有一才多,又有供的头发,拉开有一尺多长,一放手又缩回成螺旋形,此地似北,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服饰、仪表与大复国不相混淆,人们称作边国蜜利车类,用汉语译过来,叫做垢浊种。
玄奘又向东南进行700里,来到滥波国,这就是印度的北境;所说的印度,就是天丝国的正确名字,象身毒、贤豆是天丝国的讹误的称号。印度的疆界,北面靠着雪山,其余三面临接大海。地形为南部狭窄如上弦月一样。境内有广阔绵延的平原;周长有9万里,境内有七十多个国家存在。有时候各国相互分离,占地为国。现在则直到二面大海的边际,都是在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
玄奘又向东顺着雪山到那伽罗易国,也就是传说中的布发拖泥的故地。许多佛经都有详细叙述,但是我心中仍有疑问。为什么呢?探讨寻求原来的故事,此事发生在贤劫(贤劫,就是现在住劫,此时期的往复循环中,有千佛出世,所以称作贤劫,也叫善劫。)以前,莲花佛、走光佛名号不同,过去、现在、未来二佛既不是在同一个动中,而世界又多次遭到火灾,怎么能够使节发掩泥的故地,到现在还是湿泥呢?如果认为此事虚妄不实,但是佛不是妄语之人。对此事印度的论师都各自陈述不同的理解,有的论师说:这里确实是布发掩泥的故地,佛没有妄语。虽然世界经过毁灭,但是在本空之处,因为佛的愿为庄严,不被毁灭,仍如同原来的样子,这都是如来愿力的流行变化,这样的遗迹便会常存,是不足为怪的。因此,在此名胜之地,左侧建有几个窜堵波(即灵塔。)阿育王,汉语称作无忧王,恨自己没能见到佛,为了表达自己对佛的感叹留恋,凡是有佛的圣迹的地方,都修建石塔,刻上铭记。因此,阿育王于此处为圣迹建立了石塔,高三十多丈.又有石壁上的佛影以及佛足留下的印迹等众多圣相,都树有标记,都如前面所说一样。
城南不远的醯罗城中,有佛的头顶骨,周围一尺二寸;其相状有些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