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作文素材
易优作文网——作文素材:马金凤的

作文素材:马金凤的"六字"绝技_人物外史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作文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800字

马金凤的"六字"绝技

中小学生作文素材——人物外史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7岁登上戏曲舞台,舞台生活整整70年了。70年中,她以毕生精力在《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三个代表剧目中,成功地塑造了广大观众喜爱的穆桂英、程七奶奶、姜桂枝三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形成了她那独树一帜的马派艺术。她的艺术风格特点主要表现为,一切从塑造人物出发,把各种唱腔穿插使用,融为一体;把各种表演手段有机组合,融为一体。她的这些风格特点可以浓缩为六个字。
一,唱腔特色"脆"
穆桂英因为是个英雄人物,发音靠后,主要用喉音和鼻音,是"壮而脆"。程七奶奶因为是个爽快的直性子人,用快速连唱,是"爽而脆"。姜桂枝是老来俏,发音前移,主要齿音,是"甜而脆"

二,唱腔运用"巧"
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托音、甩腔,有画龙点睛之妙;二是,快速连唱,抒发感情绝妙之极;三是鲜明强烈的声腔对比,展示了音乐烘托人物形象的诱人魅力。比如,在《穆桂英挂帅·接印》这场戏中,有两句唱词,上句是"我若不到校场去领兵",用的是豫东调;下句"聚将钟震得我两耳轰",用的是豫西调。豫东调高亢激昂,豫西调低回苍劲。两种腔调,互为衬托,浑然一体,听起来非常悦耳流畅,且毫无"硬接"的破绽,予人一种腔调新颖动听之感。这种大胆地把两种腔调联用并揉为一体,极为少见,是马金凤在唱腔上的创新,也是马派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人物塑造"博"。
穆桂英是由青衣、刀马旦、武生组成的"帅旦"。程七奶奶原为丑旦,脸上画个小豆腐块,现改为俊扮成花旦,但揉进了婆旦的风趣。姜桂枝原扮相过老,为了突出怀着"少女之心"去寻夫的特点,马金凤改为老旦少扮,揉进了闺门旦的韵味。
四,刻画典型"雅"
穆桂英原用青衣、刀马旦来演,小气,戏不到位。经梅兰芳大师点化,马金凤揉人武生动作,是"落落大方,壮观之雅"。程七奶奶旧戏中傻呵呵的,出尽洋相。经杨兰春导演,呈现出"憨厚爽朗朴实之雅"。姜桂枝旧戏中为寻夫争大房,观念陈俗。经马金凤反复提炼,展示出"追求爱情纯真之雅"。
五,人物过度"美"
在马金凤的戏中,人物性格随着剧情发展,有鲜明的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折射出人物的光彩,穆桂英从一个贤淑的家庭妇女,到挂帅出征的元帅,三步到位:第一步,开场青衣扮相,给人第一印象是贤淑妇女,虽然解甲归田二十载,但风采犹存,落落大方。第二步,"接印"仍是青衣打扮,但见到帅印后,往事萦怀,要展示出久经沙场的大将风度,上升为刀马旦。这时再用小碎步,显然力度是不够的。所以,来了个"二合一",加了点刀马旦的力度,突出了点刀马旦的"美"气;缩小了点武生的刚性,显露了点武"帅"气的影子。马金凤精心地重新设计厂这段戏的身段、台步和水袖功,为向第二步武生的转变做了铺垫。第三步,"挂帅出征",人物到位。穆桂

《作文素材:马金凤的"六字"绝技_人物外史》添加时间:2024-11-09;更新时间:2025-04-28



    2024-11-09-310683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