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的青春誓言》
周思远
(苏州易优高考作文点睛...)
纠错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松柏总在清晨泛着冷绿,我站在 “哭墙” 前,指尖抚过墙上的名字 —— 那是去年我参与整理的幸存者名录,每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第一次来纪念馆做志愿者时,我对着 “万人坑” 遗址说不出话,泥土里的白骨泛着浅黄,像在无声地诉说八十多年前的苦难。我的外公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他总说:“你们这代人,不能忘了过去。” 小时候,他给我看他胳膊上的伤疤,那是日军刺刀留下的印记,像条狰狞的蜈蚣。去年,纪念馆招募 “青年宣讲团”,我立刻报了名,每天放学后就去查史料,把幸存者的故事编成讲解词。有次给小学生讲解,一个孩子指着雕塑问:“姐姐,他们为什么要欺负中国人?” 我蹲下来,指着 “和平鸽” 雕塑说:“因为我们要记住苦难,才不会让悲剧再发生。”今年暑假,我们宣讲团发起了 “寻找幸存者后代” 活动,走访了南京、扬州、常州的二十多个家庭。在扬州,我们见到了 92 岁的张奶奶,她是幸存者的女儿,家里藏着父亲留下的旧棉袄,棉花里还沾着血。我们把这些文物拍成纪录片,发布在 B 站上,播放量超过了 50 万,有网友留言:“青年记得,国家就不会忘。”国庆那天,纪念馆举行和平集会,我作为青年代表发言,站在 “和平大钟” 前,看着广场上的年轻人举着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的牌子,忽然想起外公的话。当钟声响起时,我握紧了拳头 —— 这是我们的誓言:既要做历史的守护者,把苦难刻在心里;也要做和平的传递者,让未来迎着阳光。暮色中的纪念馆格外肃穆,松柏的影子拉得很长,像在守护着墙上的名字。我走在广场上,看着年轻人在 “和平鸽” 雕塑前合影,他们的笑容里有坚定,也有温柔。原来青年的担当,从来不是沉重的口号,而是像纪念馆的松柏,既要扎根在历史的土壤里,也要朝着和平的未来,生生不息。 学语文,就来易优悦读 https://www.euzw.net
(易优作文点评:标题以 “纪念馆” 与 “青春誓言” 结合,红色主题与青年担当突出。环境描写(松柏、哭墙、和平鸽)肃穆,讲解、走访的动作细节真实,外公的伤疤与史料整理形成代际呼应。主题紧扣历史记忆,情感厚重。缺点是纪录片的制作细节可深化。建议增加纪录片拍摄中的具体故事(如张奶奶的棉袄背后的经历),强化青年行动的感染力。—— 苏州易优高考作文点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