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我在QQ上建的一个群。群名称就叫“笑傲青春”。进群的人都说群资料写得有些狂妄。而我,却不以为然。一直固执地认为,青春就是资本,年少就不怕输——“我们踏着好奇与雄辩,凭着青春潮动的热血,在野外芳草地,把太阳羞下去,把月亮吸收出来!”
这句话我一直很喜欢。喜爱着它流露出来的青春活力与放荡不羁。然后萦起一丝微弱的自豪感,有种众生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或许是年少轻狂,或许是心高气傲。尽管我知道,红颜弹指易老。
但哪怕是昙花一现,霎那芳华,至少它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价值的东西总是美丽的。至少我认为。
听说新来的语文老师姓修,很早就想一睹其风采雅望,至今才得见庐山真面。果然是才华横溢,气宇不凡。举手投足,只言片语间都散溢着很强的文学气息。清新、质朴,很是感染我。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文学这座神圣高雅的殿堂的追求与信心。
第一堂语文课上,修老师很流利地向我们朗读了他的数篇佳作,语速很快,我更加仔细地听,生怕因为听漏错了精彩之处而抱憾。我发现修老师文章中出现了颇多句式排列工整的骈句,而且文章中还尽量换用不同的词语形式达到异曲同工的表达效果,巧妙地避免了由于词语的雷同与单一而造成的文章形式的死板和枯燥。没有高超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想做到这一点是不易的。可敬可慕。
一直以为骈句过多就难免有堆砌词藻、舞文显才之疑的我如今对骈句又有了新的看法。能拜读修老师如此佳作美文,令我至今仍满口噙香,实为一幸。听者动容,台下的我不禁为之拍案叫绝。
修老师还提到全国有些地区高中语文仅学《红楼梦》一书,让我颇感惊讶。对于高中语文仅学《红楼梦》的利弊,我不敢置可否。
但我也是一红迷,也曾为这个“令人痛彻心肺,荡气回肠的故事”而落泪潸潸,为“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中的薄命女儿而感喟愁肠。葬花的黛玉、扑蝶的宝钗,从不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湘云……曹雪芹用她们的泪酿成了芳醇甘洌的艺术之酒――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暗含文中的点点寓意,字字珠玑无不令人惊叹折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古诗《敕勒歌》几乎尽人皆知。但修老师却告诉我们,“盖四野”中的“野(yě)”应该读作“野(yǎ)”,“笼盖四野”原应为“盖四野”,是后世传抄的错误。听君一席话,让我认识了眼前这位令我豁然一亮的教师是一个不人云亦云,观点鲜明且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人。
修国富。一个罕见的姓,一个普通的名,一个不俗的人。
我由衷地为有这样一位引领我走进我的高中语文生活,乃至人生文学道路的教师而欣喜与庆幸。
如果语文是一座华美靓丽的殿堂,那我仅仅才迈进了一步;如果语文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图书,那我仅仅才揭开了一页;如果语文是一片茂盛繁密的森林,那我也才仅仅窥见了森林中的一棵小
_______以下内容隐藏,需要会员权限_______
开通【VIP会员】免费查看,点此—>购买会员(VIP会员可阅读和下载本站所有文章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