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对话嘉宾
刘恩樵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教科研主任
李平山东省兖州一中教研组长
王文颖山东省临朐县教育局教研员
张富群陕西省丹凤中学教师
刘滨章山东省临淄区齐陵第二中学教师
对话主持:梁恕俭
编者按: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是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分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信仰学生”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高效课堂信仰什么,它的核心价值又体现在哪里?本期关注高效课堂的规则。
高效课堂的规则文化
高效课堂信仰什么
高效课堂的信仰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于尊重、唤醒与启发。尊重、唤醒与启发是课堂教学规律的内核与精髓,是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支撑。
梁恕俭: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这是课改四步曲。其中的落脚点就是“信仰”,那么,高效课堂信仰什么呢?
李平:和谐,是高效课堂的信仰。和谐,意味着每个人能悦纳自己,孜孜求真、求善、求美,追求着人格的升华,在自由的起点上按照人的理想不断创造自己、超越自己。和谐,意味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意味着生生间是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是团结协作的管理共同体,是亲密友爱的情感共同体。和谐,意味着师生间是平等对话的交流者,是教、学一体的探究者,是教学相长的促进者。
张富群:高效课堂信仰指的是,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怎样学。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是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获得探究得来的情感体验。
刘恩樵:高效课堂的信仰在于尊重、唤醒与启发。尊重、唤醒与启发是课堂教学规律的内核与精髓,是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支撑。
尊重是高效课堂的基石。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不平等的,教师以知识的优势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的职责就是聆听、接受与消化。高效课堂强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知能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
教育的最高境界追求在于唤醒,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唤醒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唤醒学生对自我的信心。唤醒来自于解放,来自于信任。为什么杜郎口的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绽放着自信,是因为他们摆脱了知识的桎梏,摆脱了“教”的束缚,自主能动地学习知识,自然显得游刃有余,充满活力。
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而不是灌输。灌输是机械的,灌输是把学生当存储知识的容器,而启发是智慧的,是递给学生攀登的梯子,是为学生设置撬起的支点,是给学生架设望远的镜子。灌输会让活的知识变得死板,会让学生的灵性蔫萎,而启发能让学生发现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充满好奇与冲动。
刘滨章:高效课堂的信仰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具体的实现形式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促成生命的狂欢。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尊严,活得很体面。让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温暖生命的过程。高效课堂追求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只有相伴生命狂欢过的效率才是最大化的课堂效率。
课堂规则的核心价值
课堂规则的核心价值是创建人性的课堂生态,让课堂回归原点,回归本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科知识建构的规律,让课堂皈依生,皈依学,皈依创,皈依乐!
梁恕俭:课堂规则的界定是受教育的价值追求左右的,高效课堂的核心教育价值确立了操作的基本规则。高效课堂信仰学生,强调合作学习,那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