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芳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探讨的能力,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广泛进行积极的社会实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解决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等等,处处需要我们去积累和收集占有有关的资料。为此,培养好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和探究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现结合教学中点滴体会和以及学习新课程后的感悟,谈一下个人认识与做法。
一、创建“小书库”储备资源
由于客观条件的左右,在阅读这道“大餐”上学生往往吃不饱、吃不全,但我们又不能等到有条件那一天再引导学生去阅读,所以,我带头把自己的各种各样的书籍全捐献出来,动员学生也把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拿来进行交流学习。接着,我又鼓励学生节约零花钱,自愿订阅各种报刊,通过大家的努力,班级“小书库”便诞生了,现在存书量已达三千多册。班级“小书库”不仅使学生有书可读,而且读的都是自己喜爱的书、健康的书,从而为学生积累素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立足课内深挖资源
叶圣陶说过:课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学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把收集的方法指导于每一节课文内容中,如在九年义务教育《十册》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教《卜算子·咏梅》,先让学生自查课外书籍,观看有关的图片,组织上网查询,并召开了课前小小新闻发布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到两天,全班就收集了毛泽东诗词近三十首,赞扬梅花的古诗二十首。根据大家搜集的资料,我及时组织了一个毛泽东诗词朗诵会、演唱会、展览会,并围绕梅花进行了故事接龙、诗配画、口头说文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厄运中的海伦》,我让学生搜集、阅读张海迪、霍金的生动事迹,召开班会、演讲会,并排演了一幕幕生动的课本剧,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教《向往奥运》一文,为培养学生感受体育精神与奥运魅力,唤起孩子们对北京奥运的向往之情,我在教学之前让学生自由结伴,去搜集自己喜欢的奥运内容。短短几日,有奥运会标、会歌、历届奥运会参赛图片、奥运田径比赛成绩单、萨马兰奇的讲话录音、历届奥运多位明星以及明星的个人档案和联系地址都一一“飞”到了课堂。没想到一旦放开学生的手脚,会产生如此惊人的创造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也是感受颇深的。再如作文训练《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写作训练。我首先让学生去询问有关专家和亲朋好友,观看有关克隆牛、克隆羊录像带,然后根据收集资料的能力及占有资料的多少分组交流、大胆想象,看谁的想法最奇妙、最有益于人类的发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如农业、园艺、畜牧、医学等进行了设想,对“克隆”人这一新事物分正、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