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市武进洛阳中学:赵洁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这一说法符合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设置,强调有效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已经获得很多人的认同。
在对有效教学进行评判的诸多标准中,最核心的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是否主动学习,以及怎么学习和会不会学习。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细化为如下三个追问:(1)学生本来就有差异,课堂上能否实现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有效教学呢?(2)怎样才能改进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无效、低效的教学行为呢?(3)教师专业水平差异大,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协调好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呢?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样化、最优化、专业化三个角度思考实现有效教学的可能途径。
一、多样化:调适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效能
课堂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无法跟上整体的教学进度,也总有一些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些都是很多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深感遗憾和无力的方面,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有效教学的困境。教师如何加强引导,才能全面提高学生个体和课堂整体的学习效能,促进有效教学呢?有一种有效的做法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适多变的课堂环境,对各种类型的学生进行准确定位,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新课改以来,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极大丰富决定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引发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主动成长。为此,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手段最忌单一操作或一成不变,必须多样化。譬如,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也显现了巨大的潜力,于是有很多学校甚至明确将使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堂课的必要条件。可是,无论多媒体教学多么有优越,也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一定要遵循教学的规律,与板书、学生讨论、师生问答、课堂展示、课堂演练等常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实现准确有效的教学。
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作用,不仅包括文字、实物、图表、音像等信息或载体,还包括教室的布置、室外的噪音和光线等外在条件,更包括情绪、心境、兴趣等内在因素,如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等。《中学课堂管理》一书中,温斯坦教授指出:有效的课堂首先要营造“尊重他人、井然有序、卓有成效的课堂环境”。教学环境和课堂学习之间的关系,类似汤和盐的关系。理想的课堂教学环境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课堂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同化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成长。比如,即便是小到座位的安排,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关于这一点,《中学课堂管理》一书中几位老师不同的排座位的方式就使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形式的目标是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根据统计中座与前座确实能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而后座上的学生则很容易“走神”,参与起讨论来也有困难。为此,限于空间约束,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环绕教室走动,和后面的学生多进行个别交流,或定期更换座位,以实现班内学生在教学环境上的公平。
理想的教学应该能够“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完成”。这就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