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阅读理解如何拿高分?高年级语文答题技巧来帮忙 苏州易优吴老师初中语文高效提分(Tel:181-1815-9898)
"妈妈,这篇阅读我明明都看懂了,怎么又扣了五分?" “易优阅读宝”,中小学生语文题库,语文成绩提升就是快。
这是五年级的小宇放学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坐在书桌前,眉头皱得像个小包子,手里攥着刚发下来的语文试卷,眼睛盯着阅读理解那一栏刺眼的分数,一脸委屈.
苏州易优语文培训,中小学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里都似曾相识.孩子读得认真,题目也答了,可分数就是上不去.问题出在哪?其实啊,不是孩子没读懂,而是"会读"不等于"会答".小学高年级的阅读理解,早已不再是简单地"找一找,圈一圈",它更看重的是理解力,表达力和答题的规范性. 苏州易优语文培训,中小学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样帮孩子在阅读理解这块"硬骨头"上啃出高分来. 苏州小学生语文培训,(TEl:181-1815-9898)苏州易优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苏州易优吴老师初中语文高效提分(Tel:181-1815-9898)
先读懂文章,再动笔答题
很多孩子一拿到阅读题,眼睛扫完题目,立马就往文章里找答案,像寻宝一样东翻西找.结果呢?找是找到了,但答非所问,或者只答了一半. 易优语文题库,同步教材,真题演练,提分就是快 https://cs.euzW.net
我班上的小涵以前就是这样.有一次做一篇关于"老槐树"的记叙文,题目问:"作者为什么说这棵树'像一位沉默的老人'?"她直接在文中找到这句话,抄了下来,还觉得自己答得很完整.可老师批改时只给了1分----因为她没有解释"为什么". 苏州小学生语文培训,(TEl:181-1815-9898)苏州易优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后来我教她一个方法:先别急着看题,先把文章从头到尾安静地读一遍,像听故事一样,搞清楚写了谁,发生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读完之后,再带着问题去细读第二遍.这一招叫"整体感知+重点捕捉".
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总得先打个招呼,看看环境,才能聊得深入.阅读也是一样,跳过"整体理解"这一步,答题就像盲人摸象,摸到哪儿算哪儿.
所以,家长辅导时可以这样提醒孩子:"先别着急写答案,把文章当故事读一遍,读完问问自己:这篇文章讲了个什么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步做好了,后面的答题才有方向.
抓住关键词,答案藏在细节里
高年级的阅读题,越来越喜欢考"细节理解"和"词语赏析".比如:"请结合上下文,说说'颤抖'这个词用得好在哪里?" 或者:"'阳光洒在书页上'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时候,光靠感觉可不行,得学会"抠字眼".
我有个学生叫小舟,平时读书挺多,但答题总爱"发挥过度".一次考试中,文章写奶奶在灯下缝衣服,他答"这个画面让我感受到温暖的家庭氛围",听起来挺有感情,可标准答案要求的是"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奶奶的慈爱和辛劳".他丢了关键得分点.
后来我教他一个口诀:"三看一联系"----看词语本身的意思,看它在句中的位置,看前后文有没有提示,最后联系文章主题.比如"颤抖"这个词,先想本义是"发抖",再看是谁在颤抖,为什么颤抖,是不是因为激动或害怕?这样一分析,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家长在家辅导时,可以和孩子玩"词语侦探"游戏.随便挑一句课文里的句子,问:"如果把这个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会不会变?" 比如把"他慢慢走过来"改成"他飞快跑过来",气氛是不是完全不同?通过这样的对比,孩子对语言的敏感度就会慢慢提升.
答题要有"格式意识",不能光写感受
这是很多孩子失分最冤的地方----心里明白,但不会表达.
比如题目问:"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孩子答:"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好,很有画面感." 听起来没错,但太笼统,没踩到得分点.
正确的答法应该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你看,结构清晰,有术语,有分析,有情感,这才是高分答案的样子.
我在课堂上常跟学生说:"答题不是写日记,不能只写'我觉得'.你要像一个小老师,把别人讲明白." 为此,我们班还编了个顺口溜:"手法+分析+情感,三点齐全才满分."
家长可以在家帮孩子练习"搭架子".比如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孩子答完后,再追问:"那它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一步步引导,让孩子养成"完整表达"的习惯.
特别提醒:像"承上启下""点明中心""设置悬念"这类术语,一定要准确使用.不能把"伏笔"说成"铺垫"(虽然意思接近,但评分标准很严格),也不能把"拟人"写成"比喻".这些细节,往往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时间分配要合理,别在一道题上"死磕"
最后这点,看似和答题技巧无关,其实特别重要.
我监考时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卡在第三题,抓耳挠腮写了半张纸还不满意,结果最后两道大题只能匆匆写几句话.其实,前面那道题他早就答对了,只是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
阅读理解一般有4-5道题,建议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可以这样分配:第一题快速定位,3分钟;第二题细节分析,5分钟;第三题赏析类,6分钟;后面两道综合题各5分钟左右.如果某道题超过8分钟还没思路,先做个标记,回头再来.
我和学生们打了个比方:做阅读题就像爬山,你得匀速前进,不能在一个陡坡上耗尽体力.有时候,暂时放下,反而能在后面题目中获得启发.
家长可以在家模拟考试场景,给孩子限时练习.比如打印一篇短文,规定20分钟内完成所有题目.做完后一起复盘:"哪道题花的时间最多?能不能更快?" 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掌握节奏,做到"稳,准,快".
当然,技巧再好,也离不开日常积累.我总跟家长说:"别等到考试前才想起练阅读." 平时多读儿童文学,名家散文,读完问孩子几个问题:"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这样的对话,比刷十套题都管用.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阅读理解,考的不只是文字,更是思维.孩子每一次认真思考,每一次规范表达,都是在为未来的语文能力打地基.
当你发现孩子不再只问"答案是什么",而是开始问"为什么这么答"的时候,恭喜你,他已经走在拿高分的路上了.

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升应试技巧。苏州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咨询报名:181-1815-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