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下列关于《孝经》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B、《孝经》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C、《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D、《孝经》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E、《孝经》在西汉被尊为经书,唐代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正确答案: E
试题解析: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作文培训,作文辅导,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
A、《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B、《孝经》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C、《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D、《孝经》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E、《孝经》在西汉被尊为经书,唐代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正确答案: E
试题解析: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作文培训,作文辅导,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