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浅谈文言文课文复习模式_文学常识

浅谈文言文课文复习模式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000字

浅谈文言文课文复习模式_文学常识

  贾会彬
  
  高三复习的时候,各学校大多有一个复习高一高二文言文的阶段。用什么样的课堂模式复习文言课文,才能使复习更高效呢?这是摆在所有高三老师面前的一个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实践,就高三文言文复习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他山之石
  
  我在网上搜文言文复习模式,发现这方面的文章很少,可能是人们觉得这里面可供发挥的余地很小吧。尽管如此,有两篇文章还是值得一提。
  
  一篇文章是以《伶官传序》为阅读材料的《高考文言文复习》,该文中提到的课堂模式中的环节如下:①复习文学常识→②诵读全文,学生互相质疑→③学生做习题(主要是字词及翻译题)→④讲评→⑤把握文意→⑥鉴赏评价→⑦布置作业。应该说,这样的复习课中,各方面的要素都比较齐全。但是,这样的复习课怎么看怎么觉得像一节新授课,也就是说,课堂的容量太大。我敢断定,在高三的家常课教学中,很少有人愿意这么上。问题出在“⑤把握文意”环节和“⑥鉴赏评价”环节上,这两个环节占据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虽然作者的本意是训练学生“对文意的综合考察”能力,但是选这么一篇学生熟知内容的文章,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因为,如果学生熟悉了文章内容,对文意的综合理解就基本不成问题,此处训练价值不大。复习文言文,应该把重点放在多而碎的文言知识点上,而不宜像讲新授课那样复习文意。
  
  另一篇是沈国全老师的《观课与随感(4):文言复习课引发的思考》。沈老师在文中介绍了几种他听课时遇到的文言文复习课模式。这些模式大多以涵盖了课文知识点的讲义或练习为载体,让学生或课前做,或课堂上做,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评讲,评讲完也就基本宣告复习课结束。这种模式风行许多学校,特点是高效实用,能让学生迅速地通过做题和做题后的背诵记住应该记住的知识点;缺点是脱离具体的文本,略显枯燥,知识点的记忆能否长留脑中值得怀疑。沈老师最后介绍了自己的文言文复习方略,他的课堂模式是“读读——讲讲——议议——背背”。这种模式由于是“随文讲解”,所以“学生也并不感到枯燥”,从而克服了上面几种模式中的弊病。但我认为,只是一遍遍地让学生在课文中记忆知识点,而不去做一些相应的课内习题,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二、我校的模式和改进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挺不错的高中,我们高三从五年前开始集全组的智慧,探索文言文复习模式。经过五年的摸索,我们基本形成了以下这个行之有效的模式:
  
  课堂开始,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此环节约占3分钟;其次,学生读背课文中的注释,此环节用时约20分钟;然后,教师强调重要的课下注释,并引导讲解课下没有注释但又非常重要的课文知识点(实词、虚词),此环节用时约10-12分钟;最后,学生互相提问。下课时,教师发给学生一张关于本课的课内练习,15-20分钟的题量,可以让学生课下做,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反馈课堂所复习的知识。

《浅谈文言文课文复习模式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09-09;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09-09-358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